“每位患者都有他特定的心理和社会背景,对这个病人来说,他需要的仅仅是一张有效的处方单吗?”“当病人求助无门时,只要还有技术在手,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做别人不敢做的,一心救助生命……”今天,正值中国现代医学先贤颜福庆先生的诞辰日,结合推进主题教育,提升医务职工人文素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福庆厅举办第五季“那些不一样的年华——中山故事分享会”,邀十位医务人员代表、叙事医学专家与今年的中山医院新职工面对面,探讨医学人文的深刻内涵。
那一刻他深切了解到很多病人拒绝插管的原因
“杨秉辉老院长曾讲过一个投诉案例,医生说,‘这个病人生的胃溃疡,我做胃镜检查都看过他的胃啦!’病人则说:‘我今天其实是要问他,这个病会不会变成癌症,我的父亲就是过去诊断为胃溃疡,后来又演变成胃癌了……’这个故事再度提示我们,医生不能仅仅盯着眼前的这个病。”
“多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我院院长樊嘉教授的老师余业勤教授患病在床,插着胃管,紧锁眉头对他说,‘看多少教科书,当了多年的外科医生,也没有办法真正了解插胃管的痛苦。’他说,那一刻他深切了解到很多病人拒绝插管的原因;也是从那时起,他提醒自己要多为病人想一想。”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曾收治过一位叫小杰的患者,整个医治过程中,他费尽周折从日本找到了合适的特制导管,亲自打通渠道,经一系列繁琐手续,才为他备齐了合适的手术用具,成功开展第二次手术。”
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教授以老院长杨秉辉教授、院长樊嘉院士、葛均波院士的故事为引,提醒年轻的新同事,作为医者,既要用医疗技术治疗生理疾病,也要以人文之心珍视生命,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加强医学人文建设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现实要求,是进一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医院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顾建英教授说。
医学不仅要有精度,更要有温度
在《让医学之路更有温度》的圆桌访谈环节,教育处余情副处长担任主持,护理部苏伟总护士长、全科基地结业住院医师李娅玲、急诊科基地结业住院医师陈琛与康复科基地结业住院医师刘圆圆分享了各自在从医路上的坚守与感动。
余情说,中山医院培养出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诊疗技术为病人解除痛苦,更要有一颗以人为本的医者仁心。
护理部苏伟总护士长分享了一位患者鼓励她将自己的日常撰写成书的故事,于是,她与老年护理团队37位护士共同整理、出版了《让我们一起照护好家里的老小孩》。她说,书的出版不是终点,而是关注老年人群护理需求的起点。
在《医者的人文情怀》故事分享环节,风湿免疫科姜林娣主任与重症医学科钱易婍、心脏内科邓欣作为青年医师代表分享了临床上的人文故事。姜林娣主任说,在参与医学教学工作三十年中,她深刻认识到只有成为一名有爱心、有情怀、有温度的医师,才能保持对医学事业的热情,方能使医学更有活力、不断进步。
上海医学伦理学会叙事医学分会主委张燕华教授说,在循证医学时代,医学的科学性快速发展,人文性却逐渐被弱化。她以一声“医生,我的病还有希望吗”为引,分享了一位医生与患者共同追寻希望的故事。她表示,科技是医学的核心,人文则是医学的灵魂,叙事医学是一种具有叙事能力的医学实践,也是一种“能够吸收、解释并被疾病的故事所感动的能力”,它让临床医学更富人性。
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李耘介绍,自2019年起,围绕几代中山人的从医路、医疗援助、西迁精神、创新文化、医学人文主题,“那些不一样的年华——中山故事会”已成功举办五季,成为医院重要的文化品牌活动。当前,中山医院正在全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希望2023年新职工能在这个医院发展的里程碑时刻,与医院携手并进,为医学人文与医疗技术高度融合的医院高质量发展模式,共同书写下“中山”的璀璨名字。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姜澎
图:受访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