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陈先生(化名)今年才40多岁,就已经被帕金森病折磨数年,不过他终于不再怕“帕”。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他接受了最新型国产3.0T磁共振兼容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太好了,感觉自己的人生好像一键重启了!不仅能重夺身体控制权,还能无障碍地接受全身磁共振扫描,便利了日后的检查就医需求。”
在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周洪语看来,脑起搏器国产化普及以后,将开启神经调控治疗新时代。
植入脑起搏器后,也可无障碍做核磁共振
行动迟缓、肢体僵硬、震颤,这些症状本不应是40岁这个年龄该承受的,这种早发型帕金森病意外成为陈先生拥有正常生活的“羁绊”。
神经外科周洪语功能团队进行了充分评估后,决定为陈先生植入国产新型脑起搏器(3.0T磁共振兼容脑起搏器)。脑起搏器疗法,是将电极植入到大脑深部神经核团,通过电刺激调节神经环路的异常电活动,缓解运动障碍症状,使患者恢复活动能力。
周洪语表示,脑起搏器经过多次更新迭代。传统脑起搏器使用期限为20年,并容易受到磁场的干扰而发生风险,故而被禁止在开机状态下接受高场强3.0T磁共振扫描。过去,植入脑起搏器的患者仅可接受局限的1.5T磁共振扫描,同时必须关掉脑起搏器。
陈先生还年轻,未来也许还要接受磁共振检查,尤其是3.0T磁共振检查的机会较多,长达30年预期使用期限的国产新型脑起搏器更适合他。
手术中,功能团队和影像科、麻醉科密切配合,高清结构影像定位、术中微电极记录和术中CT验证,一气呵成,电极精准植入。
更智能,神经调控新时代悄然来临
随着可充电、可远程程控的3.0T磁共振兼容脑起搏器的应用,神经调控的新时代悄然来临。
脑起搏器国产化以后,治疗成本会下降。此外,国产化设备可以更“智能”,术后调机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在家就可以完成。变频技术是国产设备的独特优势,可以使帕金森患者的中线症状得到很大改善。高场强磁共振兼容,解决了以往植入脑起搏器患者无法进行3.0T磁共振检查的临床难题。
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功能团队在国内较早开展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运动障碍性疾病,并综合采用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图像后处理技术、机器人、微电极电生理监测以及娴熟的外科技术,使得脑深部电极更具精准性。
而今,神经调控技术还在升级,从开环向闭环进展,智能可感知设备在对患者大脑实施电刺激治疗的同时,可以实时感知脑内与疾病症状相关的特定脑电信号、心电信号、感知患者体位信息等,并加以智能算法分析,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治疗。
多领域覆盖,专家开出了适应人群清单
神经调控治疗的适应症实现了多领域覆盖,除帕金森病以外,脑起搏器设备还可用于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耐药性癫痫、顽固性疼痛、难治性抑郁者等疾病治疗。
这其中,帕金森病患者是脑起搏器主要的适用人群。哪些人更适合接受脑起搏器治疗?
专家们也开出了适应人群清单:
原发性帕金森病,或遗传性帕金森病、各种基因型帕金森病,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者;
当药物疗效已显著减退,或出现明显的运动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到药物疗效;或者存在药物无法控制的震颤患者。
作者:唐闻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图:本报资料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