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SIFF经典单元中,21日完成首场亮相的4K修复版《2001太空漫游》是最受关注的影片之一,五场放映在开票一分钟之内被一抢而空。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方面是因为,这是继戛纳国际电影节后,该片再一次以最接近其诞生时的样貌重回银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部50年前的电影,定义了在它之后的科幻作品。
由库布里克执导的《2001太空漫游》与四年之后塔可夫斯基改编拍摄的《索拉里斯星》,并称为确立电影“科幻上限”的作品。而库布里克赋予科幻电影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性,也成为后世电影人模仿致敬的对象。《星际穿越》中的时空浩荡与人类渺小,《地心引力》《火星营救》中生命个体精神力量的强大,以及《降临》《湮灭》对“我”的追问,都能觑见50年来科幻电影人与库布里克等前辈经典存在的内在关联。
人类迈向太空第一步之际,电影人开始思考宇宙背景下人类的“归去来”
1957年10月4日,苏联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拜科努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此刻,位于英国的摄影棚里,库布里克已经开始描摹自己的太空近两年。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蒂尼克1号”
《2001太空漫游》的拍摄正是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展开。不过,库布里克放眼的是近半个世纪后2001年的“太空”,他的电影构思已经超出了技术范畴,关注的是人类文明奥德赛式的命运。库布里克找到了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曾经的英国行星际协会主席。两人制定了影片总体框架,将克拉克此前一篇短篇小说中的黑石形象引入,作为影片中高级文明探索宇宙、观察其他文明的“能量体”——它不仅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启发猿使用工具,而且还再次进化人类,让宇航员成为“宇宙婴儿”。
▲据说,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惊讶片中操控部分的真实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人类向宇宙迈开第一步时,《2001太空漫游》已经开始以宇宙为背景讨论人类的“归去来”。
▲《2001太空漫游》中的对称镜头、凝固镜头多到成为压力
这或许是该片留给科幻最重要的影响。在那之后,无论是《第三类接触》《E.T》还是《深渊》《独立日》《黑衣人》等,它们更像《2001太空漫游》的“子类型片”:减少其中关于文明进程的追问,增加影片的故事性和娱乐性。而更多严肃科幻和硬科幻作品也被《2001太空漫游》激励,尤其是影片中关于外星文明目的的设定,被后来的创作者效仿和补充。
▲进化是科幻片最重要的话题之一,《普罗米修斯》等影片将外星文明干预归纳为进化假说之一
比如《三体》和《降临》,其中对高级未知文明或者说宇宙中的“神级”文明的设定,都能看到“黑石”的痕迹,这些宇宙文明的任务不再是战争或征服,而是学习观察,并保持整个宇宙尺度上的发展进程,甚至生发出“宇宙的目的是什么”这类留给读者最终极的问题。
对于人工智能的想象,成为后来科幻电影创意的基石之一
很难想象影片中关于人工智能、平板电脑雏形的极简式影像是由电影胶片承载的——《2001太空漫游》已经拥有了几乎完整的数字时代生活的想象,尤其是其中的人工智能计算机HAL。它由一盏集合摄像头的红灯作为“面孔”,能够自动驾驶飞船,和宇航员们语音对话,甚至可以和宇航员用触屏下棋——该片诞生30年后,超级电脑“深蓝”打败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50年后,“阿尔法狗”更是所向披靡。此外,视频聊天,计算机加手机设备等设想,在今天也已经实现。
▲《人工智能》讨论了机器拥有感情之后,在《2001太空漫游》中,宇航员问过计算机这个问题,你会生气吗?
这个产生于半个世纪前的创意,几乎影响了后来包括《我,机器人》《黑客帝国》《人工智能》在内的关于机器和人关系想象的一批科幻影片。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究竟如何,机器人会不会产生自我意识,如果有了感情机器还是机器吗?当《黑客帝国》在1999年问世时,许多科技工作者认为它接过了《2001太空漫游》的接力棒,将人和机器的关系的思考继承并升级:一旦我们接受计算机创造的虚拟世界,也就是影片中的“母体”有可能存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确认现在生活的外部世界是真实的呢?这个问题几乎可以和“宇宙的目的是什么”一样烧脑。
▲《我,机器人》继承了《2001太空漫游》关于机器人和人关系的讨论
有意思的是,《2001太空漫游》是一部做减法的科幻大片,影片中的外星文明笼罩着一切,但是片中却没有外星人形象。当时,知名行星学家萨根提醒库布里克:人类的想象力无法描绘外星人,因为他们和我们毫无相似之处。库布里克想让演员扮演外星人的想法更是遭到了萨根的鄙视。后来的事实证明,外星人形象的虚化反而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外星生命体“无定形的存在”造成的想象冲击,可能大过任何视听实体表现。
▲计算机有了自我意识之后,还是机器吗?或者它们也会生病吗?
▲《黑客帝国》和《攻壳机动队》都讨论了机器和人的关系,网络成为人类的生存背景,甚至成为唯一的“环境”
由此,科幻影片也形成分野,那些视觉系的影片反其道而行之——《2001太空漫游》出现九年后,看着电视长大的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开启了更为火爆的科幻类型片时代,他们把地球上的战争搬上宇宙,把子弹换成能量束,把剑换成激光的,甚至连激光枪也保留了高射炮类似的准星——而这种准星在二战影片《虎口脱险》中产生的喜剧效果已经成为银幕经典。
作者:王磊
编辑:王磊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