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在今晚闭幕,将颁出包括金爵奖在内的众多奖项,与此同时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剧也将随之揭晓,今年共有13部影片参与金爵奖角逐。
本届电影节共收到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影片3447部。
在期待今晚奖项揭晓的同时,不妨来回顾一下近五年的最佳男主角们——
2013年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张家辉(《激战》)
2013年,中国香港演员张家辉凭借在影片《激战》中的精彩演绎获封金爵奖影帝。评委会认为,“张家辉的表演突破了过去固有的对英雄形象的传统诠释,层次分明地表现了一个小人物的内心和外在世界,创造了一个新的具有个性和人格魅力的社会底层人物,技艺精湛,影帝头衔,当之无愧。”
由林超贤执导的《激战》讲述了香港拳王程辉(张家辉 饰)在拳坛没落后,成为赌债累累的落魄中年,富二代林思齐因父亲生意失败而一无所有。两个风光一时的失意人,一个为了避债,一个为寻父,在澳门相遇成为拳击师徒。剧中那一句“怕,你就会输一辈子”引起不少观众的共鸣。
在《激战》中与张家辉有精彩对手戏的马来西亚童星李馨巧则获封影后,10岁的她成为金爵奖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影后。
2014年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维他亚·潘斯林加姆(《最后执行人》)
在《湄公河行动》中扮演“宋哥”这一反面角色的泰国男演员维他亚·潘斯林加姆令人印象深刻,也正是他凭借在《最后的执刑人》中的精彩表演获封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维他亚·潘斯林加姆通过扮演这个极具挑战性的角色,展现了他的细腻敏感和才智,即使在结束他人生命的时候,从他的眼神中我们依然能看到怜悯和温情。”评委会这样评价他在影片中的表现。
《最后的执刑人》是由汤姆·沃勒执导,维他亚·潘斯林加姆领衔主演的传记片,于2014年在中国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该片根据泰国最后一名枪决执行人贾鲁布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他从年轻时玩音乐开始到进入监狱系统并逐渐成为死刑执行人的故事。维他亚·潘斯林加姆为了更好的扮演角色,曾特别探访过贾鲁布的家人。
维他亚·潘斯林加姆近年来在许多影片中都有露脸,比如《杀破狼贪狼》
2015年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邓超、段奕宏、郭涛(《烈日灼心》)
2015年,金爵奖影帝的揭晓充满了悬念和惊喜。《烈日灼心》中的三位男主角邓超、段奕宏、郭涛共获最佳男演员奖。评委会称,“将一个奖项颁给三位演员,因为他们不仅各自表现优秀,同时集体式的缺一不可的演出,让影片得以完美呈现,令人刮目相看。”三人的表演在影片的整体结构中处于不可分割的地位,这一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对于奖项,三位男演员各有体会。郭涛谈起角色:“我相信,每个朋友看完,或多或少都会照亮自己的心。”邓超表示:“这个奖属于角色,也希望大家多关注我的艺术创作。”段奕宏则坦露愿意“为戏当奴”的心声,“我会沿着我心中认定的演员道路走下去。”
《烈日灼心》改编自女作家须一瓜的长篇小说《太阳黑子》,讲述了三个身份各异的结拜兄弟共同抚养一个孤女,在巧合之下牵扯出一桩陈年大案的故事。一举拿下三个金爵影帝的《烈日灼心》,在电影节期间进行了全球首映,被媒体和观众誉为树立了华语犯罪类型片的新标杆,导演曹保平凭借此片收获最佳导演奖。
2016年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刘烨(《追凶者也》)
2016年,刘烨凭《追凶者也》中的出色表现揽得最佳男演员奖。评委会给出的颁奖词是:“一位好演员会释放一种特别的存在感,即使没有台词也会有一种特别的张力,刘烨做到了。”
《追凶者也》讲述了在偏远的西部村寨悄然发生的一桩残忍凶案,被警方推为首要疑凶的憨包汽修工宋老二与落魄古惑仔王友全、夜总会领班董小凤一起上演了一部嬉笑怒骂的黑色逃杀故事片中,刘烨饰演的汽修工宋老二释放出一种特别的存在感。
学者毛尖说:《追凶者也》杂糅犯罪和喜剧两大类型,走了黑色幽默剧的类型路线。刘烨饰演的修车店老板宋老二憨包定位,张译饰演的“五星级杀手”董小凤笨贼风格,加强了影片的喜闹剧色彩。以至于连同影片的过火暴力也得到了宽容。
2017年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黄渤(《冰之下》)
去年,黄渤凭借《冰之下》获得金爵最佳男演员。获奖后,黄渤感慨万千。他说,沉甸甸的奖杯让他知道,远离自己熟悉的“安全区”,永远保存一颗对好电影的追索之心,总会有回报。“这一两年,我离沸腾的市场稍稍远一些,静下心来做了些尝试,不同以往的尝试。”黄渤当时说,会暂时离开自己最擅长的喜剧领域。
《冰之下》围绕几个淘金者展开,讲述了他们经历人生迷失与自我救赎的故事。黄渤饰演的王海波是生活在边境小城里的线人,多年来混迹在社会底层的他靠贩卖情报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海波得到了一把枪,随之产生了抢劫赌场的想法,然而阴差阳错下,这一荒谬的计划宣告失败。害怕被牵连进命案的王海波无奈之下只能逃往一江之隔的小城躲避。
第1届至第15届金爵奖最佳男演员:
简·德克莱尔《达恩斯教授》(比利时)
让·皮埃尔·马瑞勒《自由列车》(法国)
米歇尔·比高利《旅伴》(意大利)
阿曼德·赞基《笑一笑,你会更动人》(埃及)
丹尼尔·奥特沃尔《下岗风波》(法国)
科林·法瑞尔《哈特的战争》(美国)
安德鲁斯·威尔逊《校园规则》 (瑞典)
藤龙也《乡村写真馆》 (日本)
奥力维耶·古尔梅《心力交瘁》(法国)
胡安·约瑟·巴勒斯塔《疯狂的萨姆埃尔》(西班牙)
马国伟《千钧一发》(中国)
斯维利·固德纳松《原创人生》(丹麦、瑞典)
克里斯汀·乌尔蒙《小镇异国情》(德国/意大利)
赛武凯特·埃穆拉《伤不起的女人》(土耳其)
佛拉德斯·巴格多纳斯《指挥家》(俄罗斯)
作者:王筱丽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