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1日,北京展览馆剧场,2700个座位座无虚席。楼上楼下绿色的荧光棒连成一片,间或还有几块亮晶晶的应援牌。
为了粉丝,演出者要加唱一首。当台上人开始唱,粉丝在台下跟着齐刷刷地大合唱:
并非是儿臣以小犯上
有一位古人也做比方
楚庄王有道施仁政
四境安清守封疆
唱的是评剧《乾坤带》。这可不是一般偶像明星的演唱会,而是德云社相声演员张云雷和杨九郎的专场演出现场。
众多相声演员中,张云雷是一个让粉丝们能够拿着荧光棒来听相声的人,大合唱、应援、贵重礼品、接机……都是娱乐明星的路数。
第一次意识到张云雷红了,是在抖音里听到他唱的《探清水河》,一个相声演员,不靠说学逗唱,而是靠一首歌火的,前有岳云鹏,后有张云雷。
《探清水河》之于张云雷的意义,就如同岳云鹏的《五环之歌》,是每一场都必须演唱的曲调。如果,张云雷哪一场演出不唱或者说没有唱《探清水河》,那粉丝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女粉丝们,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新京报曾发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张云雷的表演方式,在新京报看来,张云雷算不上是相声演员,只是一个偶像演员,对于张云雷把粉丝经济带进相声圈,新京报明显是反对的。
近几年,粉丝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娱乐产业的商业模式。前有《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偶像养成系节目大热,后有“梅格妮”(歌手吴亦凡的粉丝)屠榜iTunes引来海内外全网争议,这股汹涌的力量令人不可小觑。
投票、打榜、做数据、控评被认为是饭圈人士的自我修养。但近年不时爆发出的饭圈内外的舆论冲突,也使得圈外人对后者多是负面评价。这些粉丝群体名称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种身份标识,意味着这个群体比普通乐迷更加“硬核”。
过去,粉丝的狂热仅仅是想要嫁给刘德华,而现在的“示爱”是高调的占有,“想追、想夸奖、想为他花钱”,早已成了一种下意识的直觉反应。以及用无数名牌堆砌起来的“爱的供养”。
当社交媒体将粉丝对偶像的“镜像”认知放大,并能够成为明星及其背后利益方强调和巩固双方联系的工具之时,每一个消费者都需要清醒认识到粉丝迷恋偶像的本质,警惕被商业操纵。
偶像已经不再限定于传统的影视、歌手等领域,所谓行行出偶像,门门有饭圈。饭圈文化,不再独属于娱乐圈的鲜肉爱豆,而是走向了文体两开花、跨界无极限的道路。把相声演员、运动员、电竞选手乃至畅销书作家当作娱乐明星来追。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粉丝与偶像间的联系。在海外,Twitter、Instagram、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媒体的流行,使得明星可以绕过媒体、公关与粉丝直接互动,粉丝通过这些“窗口”直接与明星对话。社交媒体成为“饭圈”的聚集地。
很多人就是在B站上,看到了张云雷的一首《探清水河》,以及改编版的《照花台》,随即一发不可收拾。并且在神奇的算法推荐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但“饭圈女孩”、“饭圈男孩”并不只爱一个人,国内娱乐圈亦是墙头无数,“谁的剧正热播谁就是老公”。
她们戴着心动滤镜活跃在社交媒体的各大角落,往往能比大众更敏锐地发掘出那些拥有偶像潜质的人——什么样的行为是“苏”的,什么样的表情是“萌”的,什么样的经历可以造就何种酷炫的人设。造星这件事,她们做得比星探更好。
粉丝,已经成为了一种专业化的运作。与此同时,偶像的物化,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综合自新京报、全媒派等
制作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邢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