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竟然邀到了木村拓哉!
17号晚上,木村拓哉在微博上放出这张预告时,粉丝们喜忧参半。道理大家懂的,《十三邀》的许知远老师问出来的问题,实在一言难尽。但许老师未必不是业界良心,一次又一次,他用泥石流的提问成全了嘉宾们的形象,比如俞飞鸿,比如王健,比如……红遍亚洲三十年的偶像界宗师木村拓哉,面对那些“深沉优雅”的提问,自然是不怕的。
今天下午,这期访谈上线,点击量飞快迫近了400万。
访谈开篇,许知远老师在东京街头亮相,多快好省地给他的访谈对象定了性:
“借用偶像生产和消费,日本躲开了这个沉重的世界。”
“木村是个失真的人吧。”
面对这样的微言大义,偶像只能陷入沉思。
访谈的前十分钟,作为采访者的许知远老师尽力了,想要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
于是他提起了喝酒:
听许老师倾诉了对红酒、白酒、啤酒和清酒的看法之后,木村很委婉地说:
“我在喝酒的时候,不谈工作。”
哪想到对方竟然来了句:真想现在就让你喝起来。
这……只能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了。
尬聊了几个回合,结果肇事者说,因为现场工作人员太多了,氛围紧张啊!
这样甩锅好吗?
说真的,一会儿问采访对象“你是什么样的盆栽”,一会儿让对方“选择做条什么样的锦鲤”,这要多专业、敬业、且涵养好,才能笑着把访谈继续下去……
被访的一方虽然久在娱乐工业的修罗场里摸爬滚打,也面对过很多不怀好意的提问和刺探,但他一直是个诚实的人,在他愿意的范围内,交付了坦白赤裸的自我。而提问的那一方,自诩是严肃的知识分子,以为能够参透娱乐工业的海市蜃楼,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自始至终带着刻板印象、反复地冒犯着采访对象。这成了一次观感诡异的访谈,一方以自己的职业经验和阅历试图做一些自我祛魅,而另一方认定了“你看你的假面和人设真是牢不可摧”。
然而吊诡的是,即便在这样一次双方没有达成真正交流的对谈中,一个“连红30年”的偶像工业图腾,让人们看到了“敬业”“完美”这些定语背后一个真实的个体。
你的内心深处会和表面看起来不一样吗?
不,我觉得没什么不一样。如果让我写日记,那么日记里的我和镜头前的我,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你能30年保持这么好的表现,动力在哪里呢?
这种动力不是从我体内涌出的,而是在现场,每个人都很专业,我在这样的现场工作,我也得很专业。
一直在镜头前、舞台上,你觉得生活失去真实感么?
我自己的生活,是很真实的。展现给别人看,肯定要做些准备,这就是娱乐嘛。但我的私生活不需要刻意展现给别人看,实际上,我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和朋友聚会,睡懒觉,去度假,和普通人的生活没什么不同。
你有没有特别期待过一个角色?
我觉得这是不能提要求的,这不像你去餐厅点菜,你是没有选择权利的。
角色是角色,我是我自己。每个人,每个个体想要表达的,都可以表达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同的意见碰撞交织,比起我单方面施加的影响,我觉得相互的交流才是重要的。我没有你形容的“带动群体、改变日本社会”的欲望。
关于我公开的言论,如果只是嘴上说的好听,但事实上做不到,我认为这样非常不负责任。既然说出口了,那还是把它实现。我唯一一件小心注意的事,就是不说自己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我没有懊恼过,我没有说过自己做不到的事。
比起自己定一个方向,我更喜欢顺其自然的相遇。往哪个方向发展,是我周围的工作人员决定的。我不会去想:我一定要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所有的人反对我做一个决定,那么反对者一定不是完全出于他的立场和利益考虑,一定是考虑到了我的处境,所以在这种情境,我会自己重新考虑。
我经历过最大的折磨,是一些子虚乌有的事反复澄清也没用,那就随它们去吧。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事了。
我不怕衰老,不怕过气,要变成什么样子,自己决定就可以了。我希望自己到80岁以后,还能让人觉得“好帅啊!”
在爱情里,自己不是最重要的,爱要先考虑对方,这就是爱吧。年轻人可能无法接受,这只是我的看法而已,年轻人的恋爱观,不需要我来画上框框。他们的恋爱观是他们自己的,还是不要我来插手的好。
如果能看到20岁的木村,我希望他早一点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那时的我,还是小看了这一切。我希望那时的我,工作时能再多一些责任感。我要告诉他:“你站在一个非常厉害的位置上,能身处这样的位置,是多亏了大家。”
虽然平成时代结束了,但对我来说,什么都没有结束。20岁的拼尽全力,30岁的拼尽全力,直到当下的拼尽全力,在这件事上,我从未改变。
我从不感伤,从不留恋过去。影响力这种东西,如果失去了那就失去吧。
能说出“在拼尽全力这件事上,我从未改变的人”,能淡然面对自己持续的影响力,“如果失去了那就失去吧”,这样的木村拓哉是许知远所定义的“活在奇怪世界里的小男孩”,还是他自己希望的“到80岁还很帅的家伙”?粉丝和看客都自有公论吧。
编辑:柳青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