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上映不到一周,引起的话题一个接一个。继首映场的高票价和创纪录的高票房之后,其日均超过80%、最高接近84%的排片率也在这两天引发关注。
柏林影帝王景春今天就怒怼了一波:
我是很理解王景春的愤怒的。不久前他主演的《地久天长》上映,排片只有5.6%。当时还以为是因为三小时片长造成的,但《复联4》同样是三小时,实在是冰火两重天了。
而与《复联4》同期上映的国产影片《撞死了一只羊》更惨,首日排片占比不足3%,今天的排片占比更是只有1.8%。
凭借排片场次对同档期影片进行碾压,《复联4》并不是首开先河。
2013年,《速度与激情6》引进内地时,排片率超过同档期排名第二的影片30个百分点;
同样是2013年,《私人订制》上映首日,排片率就达到了61.8%,引发一片哗然。
作为《撞死了一只羊》的监制,王家卫发文呼吁为中国艺术电影留一片天空。“花有五色,是为缤纷;大千世界,方得精彩。”“观众应该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在这里,和中国的电影爱好者在一起。”
这让人想到多年前,由他担任出品人的影片《逆光飞翔》上映时,尽管在豆瓣网和时光网上得分都超过8分,然而受到同档期一部国产大片的压制,在全国影院的排片份额始终没有超过3%。当时他就通过微博写下一封致观众的信:“是观众在选择电影,还是影院在选择电影?”
换句话说,单片雄霸天下的局面已经困扰了中国电影市场很多年。这一次,《复联4》只不过又创下了一个新纪录。尽管人人都知道,压倒性的排片不仅剥夺了观众的选择权,也挤占了其他影片的放映空间,伤害市场资源公平性的同时,也扼杀了电影文化的多样性,但始终无法破局。
无法破局的原因之一,是影院面临的现实压力始终没有得到纾解。国内大多数影院都面临着运营成本、物业和租金等压力,一部有卖相的影片不仅能够带来直接的票房收入,还能够因为人气而带动爆米花等其它商品的销售。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撞死了一只羊》有威尼斯电影节的奖项背书,但它能够为影院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有限的,作为影院经理,一定会选《复联4》而舍弃它。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被贾樟柯等人一直奉为理想的法国模式很难得到移植。所谓法国模式,就是一部影片在任何一家影院的排片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一;而卖座影片能够获得的优待,是延长放映周期,以时间换空间。但对急于把钱放到口袋里的影院来说,这个模式显然行不通。
无法破局的另一个原因,是电影样态还不够充分与丰富。我们可以拿北美电影市场来做比较:在那里,尽管不像法国一样由政府出面对单部影片的排片量进行限制,但也不会出现一片独大的局面。电影学者石川曾经做过这样的解释:“没有一条院线、一家影院敢把大部分银幕拿出来放同一部电影,因为同期有竞争力的电影很多,把宝都押在一部电影上,那其他片子的钱你还赚不赚?”
有业内人士指出,压倒性排片这一现象屡屡出现,其背后是我们并没有实现真正的院线制。院线制的实质是分众,是不同影片的同期放映,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有足够多有市场竞争力的影片。
2011年贺岁档里,博纳旗下影院就没有上映《金陵十三钗》,而是上映了自己出品的《龙门飞甲》。
然而,这个案例更多地被业界视为两个制片公司之间的竞争,在此之后再也没有新的案例出现。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部大片来袭时其它影片纷纷自动避让。
所以,到底谁来打破排片垄断?
或者,下一部创纪录的又会是哪部影片?
不知哪个答案会先出现。
作者:邵岭
编辑:邵岭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