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担任协作单位的音乐剧《那年那时那座城》将于8月21日、22日上演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该剧取材于上海援鄂医疗队从出征到凯旋的真实经历,以瑞金医院等上海援鄂医疗队员们的抗疫历程为主,讲述了一名正处于职业迷茫期的年轻医生,在疫情爆发时依然选择了出征武汉,与医疗队队员们共同克服重重困难,重新认识自我、找回初心的故事。
献礼“中国医师节”,诚邀援鄂一线战士免费观摩
自2018年起,国务院批复同意了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以激励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1100多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
2020年“中国医师节”的节日主题名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在这个特殊大环境下的节日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也期望将音乐剧《那年那时那座城》献礼给奋斗在战“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同时诚邀“上海支援湖北医务人员”英雄榜1649位医务人员到剧场免费观摩该剧演出。
90后的责任与担当,是年轻力量和未来希望
说到“90”后,在很多人印象里都充满了质疑。然而在这次援鄂战疫中,“90后”医护人员却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尽管稚嫩,却都稳稳地扛起了重任,迅速成长。因此,“90后”医护人员也成为了音乐剧《那年那时那座城》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主人公“时光”便是其中一个有血有肉、会任性、会迷茫的普通人。疫情对她来说也是一个突发事件,她的经历是千千万万年轻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
媒体上对“90后”大加赞赏,这两个标签终于不再是“不靠谱”的代名词。而同为“90后”的编剧韩丹妮认为:过去人们看到的叛逆、不靠谱多数情况都只是表象,背后其实源于个体对自我的探索,这恰恰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除了韩丹妮以外,作曲陈祺丰以及该剧组很多演员也均来自“90后”。剧中“时光”的扮演者贺梦洁就是其中一员。在她心里,“时光”代表了绝大多数的“90后”:看似佛系的背后是一颗真挚且热烈的心,只要有机会就会立刻被点燃。
真情再现苦难背后的勇往直前
韩丹妮虽为“90后”,但已创作过多部深受观众认可的原创作品。而这一次,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无数生命的逝去,她希望通过最近距离面对了这些苦难的医务工作者,把这个特殊时期里的重大变化和对人生的思考转变成“精神财富”传递给更多的人。
而作为资历深厚的导演,周小倩曾创作过很多题材多样、类型丰富又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那年那时那座城》的呈现,她表示自己不仅期望借此表达对一线人员的感谢,同时也想告诉那些没有去过武汉的普通观众,这些前线战士的艰难和无畏。
此外,该剧还邀请到在电视剧《爱情公寓5》、舞台剧《微微一笑很倾城》等多部作品中创作过出色音乐作品的陈祺丰担任作曲;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演员闻小炜担任副导演;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方琼担任声乐指导;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副教授李奇担任编舞;当代音乐剧领域最活跃青年音乐人之一的姜清华担任音乐总监;曾荣获过多项大奖的舞台设计师桑琦担任舞美设计。
本轮音乐剧也动用了上话很多实力派话剧演员:韩秀一 、刘栩斌、王衡、贺梦洁、钱海睿、顾鑫、章静、郭林、袁野、黄晨、贺彬、庞盛之、陈山、朱晔、郭鹏宇、麦朵、卫莱、韩霜、杨景然、周子单、杨艺苓、刘琦。虽然在排练过程中演员们遇到了很多困境;但相比医务工作者的艰辛付出,大家纷纷表示这些困难简直微不足道。即便穿上防护服后都快要透不过气来了,全身也湿透了,但再难受也依旧不做简化,坚持把这群白衣战士工作中最真实的一面传递给观众。
《那年那时那座城》舞美空间主要通过三个面力求在一个简单干净的空间里寻求多变:一个地面和两个立面确立基本空间,在立面上对称式开启14道门,演员可以在其中自由穿梭,空间在表演过程中不断流转。同时在整个横向空间中,通过三道景片将其切割成三个层次,表演可以在其中体现出疫情防控中的隔离感、窒息感。在此前的采风过程中,舞美设计师看到ICU病房中大量的医疗仪器管线插入病人身体的场面,感到十分真实震撼,于是特别将这种感觉在景中放大呈现,以表达出紧张感,强调剧本核心。
剧照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提供
作者:童薇菁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