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云烟——瞿秋白在家乡》1979年
西风、落叶、残垣、傲菊,通过一系列意象的表现,烘托出萧瑟肃杀之景,也用以隐喻瞿秋白的高傲气节。该作品以其深静与练达的气质,成为俞云阶代表作品之一。
《吾土吾民》1948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俞云阶以家乡江南古城中的父老乡亲中择取题材,表现他们的善良诚朴、宽厚坚实与无奈彷徨,反映了动荡社会中小人物对理想和光明的渴望。作品技巧纯朴、凝重稳健,是他早期的重要作品。
他师从颜文樑、徐悲鸿、吕斯百等大家学习西画。作为上海唯一入选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大龄学员”,结合中国美学的写意精神,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油彩如云,画布为阶,他就是20世纪中国油画代表人物俞云阶。
沉寂岁月,他将心血投注教学,培养了陈逸飞、邱瑞敏、魏景山、夏葆元等一批当代油画艺术精英。其个人创作更是从自身命运表达上升到人文关怀层面,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一个时代的人物群像。
3月20日至6月18日,中华艺术宫举办“静水深流——俞云阶艺术大展”,展出其油画、素描、速写和宣传画等200多幅作品。这也是继1987年和2007年后,上海第三次为他举办个人作品展。著名画家、中华艺术宫馆长施大畏说:“把苦难幻化为画布上的幸福美好,这是老艺术家对艺术的坚守,更是留给世人最好的精神慰藉。”
三次破格录取:生活的花朵只有付出劳力才会绽开
“勇猛精进”,这是老师徐悲鸿对俞云阶的教诲,也恰恰是俞云阶求艺道路上的最好写照。
1918年,俞云阶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6岁时他报考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本因年龄未及遭拒,却得到颜文樑的赏识最终破格录取。三年后,他与徐悲鸿相识,以借读生的身份进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次年成为正式学生。校友钱谷融回忆求学岁月时说,俞云阶不问寒暑,将自己反锁于画室练习,打下扎实的素描基础。大学毕业后,他一边从事美术教学工作,一边积极创作,油画组画《嘉陵江畔》、油画《吾土吾民》《何处是家》、中国画《流民图》等先后问世,得到徐悲鸿等大家的赞赏。
1956年,他因一幅《小先生——教妈妈识字》而被油画大师马克西莫夫亲自看中,参加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画培训班,不仅是上海唯一入选的画家,也是油训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原来当时俞云阶年近不惑,已在艺术界拥有一定声望,即便如此,他还是欣然前往。在这里,他先后创作出《炼铁工人》《老教授》等约40幅作品。吕斯百老师评价他,在用光和色彩的把握上更加成熟,完成了“土油画”到“洋油画”的转变。此次展览策展人武秦瑞说,俞云阶的创作历程,在接受过苏派绘画最基础最正宗的造型训练一代艺术家中具有代表性,从中入手可以研究苏式写实主义油画在中国的传布和演变。
俞云阶曾说,生活的花朵只有付出劳力才会绽开。在随后的岁月中,他历经坎坷,不得不中止创作,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这期间,他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同作画,既是为学生示范,也同样是让自己保持创作的状态。俞云阶一生勤勉,是一位高产画家,尽管大多数作品在动荡中遗失损毁,然而从现有作品中,仍能看到他对艺术的赤子之心。
俞云阶一生创作以写实主义为宗,尊崇老师徐悲鸿“为人生的艺术”的理念。他不仅是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参与者,同时也将自己的作品与时代紧密结合,为从事不同职业,不同生活背景的普通人作画,用最真实的笔触反映人物群像,这些肖像画没有庞大的格局,却一样见证历史的变迁。
同是常州人,瞿秋白是俞云阶儿时的偶像。当了解到瞿秋白临终就义前的乡愁,俞云阶便决意为他作画。俞云阶之子俞力介绍,遭受人生打击,俞云阶直至1962年,才创作出第一幅作品《鲁迅与瞿秋白》,这也是老师徐悲鸿未竟之作的主题。另一幅《落叶云烟——瞿秋白在家乡》则完成于1979年,他将场景设置于家乡常州,西风拂槛,落叶满阶,瞿秋白身着长衫,手执书卷,若有所思。谈到创作构想,俞云阶曾说,“瞿秋白自1916年离别家乡后,只在1923年回去过一次,但却是连家门都没入。我的这张画,既是为纪念瞿秋白而作,也是为瞿秋白思念家乡而作。”
而更多的时候,俞云阶深入生活,为普通大众创作:电焊工、炼钢工人、护士、农民都是他画中的主角。尽管是普通人,他也会用心布光,展现出他们健康积极的一面。值得称道的是,他常常能捕捉到生活中有意思的瞬间。《歇一会儿再干——工间》中,他表现工厂车间工人辛劳,并非惯常思维中热火朝天的作业场景,而是工人小憩时放松的一面。1981年他创作的《日日夜夜——女护士》曾代表入选法国春季沙龙展览。年轻女护士手持病历夹,注视着点滴瓶。白大褂微微打开,帽子也并未遮住刘海。看到画作,人物原型吴鸽曾向俞云阶指出这些细节对于医护人员是专业上的疏忽。然而老画家却自有考虑:“艺术形象,源自生活要高于生活。服饰的微微打开,既丰富了画面,也可传递更多的意蕴,让观赏者有想象空间。”画中的护士,是否已经下班,因为不放心病人,又赶回来看一眼?细节的处理,让简单的肖像在画面美感之外,诉诸更多理念和情感。
健笔重焕新生:把苦难咽下去,把幸福吐出来
俞云阶早期学习国画,中国传统绘画技巧和审美观念对他产生不少的影响。他的作品写意洒脱,甚至还可以看到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和运笔技法。俞云阶学生、著名画家夏葆元看来,老师的作品“行笔阔大、色浆浑厚,要改就彻底重来、一气呵成”。创作于1962年《春温母爱——孵》中,他就以非常潇洒的笔法,将草窝与稻草不同质感表现出来。
上世纪70年代末,俞云阶进入创作另一个高峰期。人生苦艾愈发展现出一种从容洒脱之气,东西方审美也在作品里浑然一体。彼时正值“油画民族化”兴起,他用作品说话,以历史人物创作《曲终思无穷——蔡文姬》,画中隐约的汉画砖饰和身着古装服饰的女诗人相得益彰。相对于传统油画,《曲终思无穷——蔡文姬》以清淡的色彩渲染别具一格,将油画技法与国画气韵和谐相融,“画面有笔,有墨,然而却是幅油画。”
除了绘画表现力上愈发成熟,俞云阶的创作心境也有了变化。他为巴金三次画像的故事曾是艺坛一段美谈。第三幅《焕发青春——巴金》中,一改沉郁、悲愤的神情,巴金在画中爽朗大笑,充满阅尽千帆后的释然。尽管巴金笑言自己“我不笑的时候比笑的时候更多”,不过他却懂得俞云阶的用意:“他画的不一定就是我,更多的应当是他自己。我不过是画家的题材,在画面上活动的是画家的雄心壮志,画家对我们这个时代、对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厚感情。”
施大畏说,回顾他的作品,不只是探讨那个时代的艺术技巧与创作特点,更是从老艺术家在融合东西方美学的探索中,用油画这门世界语言,寻找到我们当下的文化自信,与世界同行。
名家谈俞云阶油画
深受老师徐悲鸿的影响
文艺理论家 钱谷融
俞云阶是个用功的学生,他的刻苦学习在艺术系是非常出名的,他时常把自己反锁在教室,独自空对画具练习,不仅打下良好的基本功,也历练了坚强的意志。他早年的油画《嘉陵江畔》《茅屋》等系列得到徐悲鸿老师的赞许。俞云阶早年作品构图朴实,笔调凝重,形象生动而寓意深刻,反映了他坚实的基本功和独特的观察视角。从艺术观念和创作风格上,他深受老师徐悲鸿影响,即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并以写实的风格表现在绘画之中。
体现海派油画多元开放
艺术评论家 龚云表
对20世纪中国油画来说,俞云阶完成了从土油画到洋油画转化过程的一个重要实验。在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中,20个学员全部是考进去的,唯独俞云阶是马克西莫夫亲自挑的。同时,他也是唯一的上海画家。这种唯一性,值得我们海派油画感到骄傲。在过去上海油画造型能力、写实处理能力都不是很突出,他的出现,正好体现了我们海派油画一个多元开放的特点。可以说,如果没有俞云阶所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品,上海油画谱系是不完整的。
俞先生虽然以现实主义见长,但实际上他的很多作品有很多印象类的元素在里边。师承颜文樑、徐悲鸿等人,但是俞先生的画作有自己的风格。这种在师承中兼收并取保持自我独立性的特点,也在上海美专的教学里面得到了延续。
画作中保有黎民百姓的气息
著名画家 夏葆元
俞云阶先生的画保有常州一带的底层情怀,凸显了他画中的庶民意识和黎民百姓的气息;俞先生流淌着城市平民的血液和天地大爱之精神都不经意的流于他的笔端;他的绘画有一种很难言说的好处。我不认为在人物绘画中的“贵族气息”或“沙龙气息”是肖像画的上品,这也许可以从阿炳的二胡曲和刘天华先生的二胡曲《病中吟》里揣摩出这种庶民绘画的情趣。西洋的面貌,注满了江南黎民百姓的品质,这种地域的小众性也可扩大为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珍贵的品性。俞先生行笔阔大、色浆浑厚,要改就彻底重来、一气呵成,绝不在画就的底子上作任何修补;他技艺卓群,在遵循此法的同代画家中出类而拔萃。
作为老师,记得他给我们讲解某东欧画家的作品时,并不拘泥于一般的技术性分析,只说“这是一道素菜,然而是用鸡汤煨的一道菜”,得以启发我们的心智,唤醒我们对于绘画格调的思考。
精彩展品
《春温母爱——孵》1963年
整幅画可称为一曲生命的颂歌,金黄色的稻草、竹编篓筐、称之于锗色背景,使画面感十分强烈。一只母鸡松开宽厚温暖的双翅安详地孵着小鸡,刚出壳的雏鸡则天真烂漫地围在母鸡身边跳跃欢愉。画面以橙黄暖色为基调,洋溢着深沉的母爱之温情和生命搏动的昂然生机。
由于母鸡孵蛋往往需要隐秘安静的氛围,在创作时,俞云阶驻守在母鸡草窝边,掀起遮盖物,抓住母鸡小鸡突见光亮尚未清醒之际,捕捉写生;待母鸡骚动后,又赶快遮掩,等待母鸡安静后,再掀开。在不断的开闭状态之下,完成这副妙趣横生的作品。
《春温母爱——孵》是俞云阶60年代重要作品,也是其代表作之一。此次展览大厅前,这幅作品与俞云阶在各个时期创作的人物素描作品互相交织,组成两个立面,充满寓意。
《此时无声》1979年
这幅作品是为纪念女钢琴家顾圣婴所作。1979年,顾圣婴父亲顾高地老先生经友人介绍,找到俞云阶意为过世的女儿画像。面对仅有的几张生前照片,如何表现这个英年早逝的音乐家?画面以凝重、灰暗的背景与洁白的琴键、演出服形成强烈对比。钢琴家紧锁双眉,欲言又止,一双“奇迹”之手,正端持着肖邦的乐谱。低垂的眼神里蕴涵着忧郁、失落和惆怅。“此时无声”点题,意为:情到极致、大唏无声。
画作完成后,顾高地老人感慨:“俞先生和我女儿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他能理解我的女儿,理解她的命运。”
《曲终思无穷——蔡文姬》1979年
隐约的汉画砖饰,女诗人戏剧化略夸张的造型,塑造了一个文学中的历史悲剧人物。蔡文姬的《悲愤诗》反映了动乱年代,人们期待平安宁静生活的情感。
当时正值“油画民族化”提法开始兴起,俞云阶也在这幅油画中探索和尝试。不同于传统油画作品,作品格调清新,人物亮丽,蕴含着一丝书卷气。有评论说“这是油画技法与国画的气韵和谐相融的产物。画面有笔,有墨,然而却是幅油画”。
文汇报记者 黄启哲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