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上影集团编剧王丽萍注意到,这已是连续第九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全民阅读。在她看来,加强日常的学习阅读,对于文艺创作者尤为重要,创作者需要更深入地阅读生活、阅读美好时代,才能以优质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
回到她身为编剧的本职工作上,“就是为人民写作,反映出老百姓的生活,反映出人民的喜怒哀乐。就是要为平凡的奋斗者写作,写出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获得不平凡人生的故事。”
2022年全国两会,王丽萍带着两份提案参会,其中一份《加快培育塑造新型邻里关系》的提案就是从她对生活的深入阅读中得来。
为创作一部讲述社区年轻人的作品,她带着团队在基层深扎数年,在阅读人民生活的过程中她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的生活空间正在不断拓宽。从“大杂院”到“宿舍楼”再到商住小区,居住环境的变迁让邻里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家长里短的亲密少了,现代居住小区中的邻里关系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相互关系也更为复杂化。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不少城市居民小区因防控需要被封闭,小区内出现了消失多年的熟人社会特征,邻里关系通过社区组织和新媒体的社交平台被重新建构,这种新型关系并未随着封闭期结束而解体回归,反而呈现出延续性和进一步发展的态势。
王丽萍认为,当下,正是加快培育塑造新型邻里关系的大好时机, 不仅有利于强化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还能进一步提升社会风气和人们的道德水准。从微观上讲, 良好的邻里关系能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从宏观上讲, 良好的邻里关系能为社会稳定作出相当的贡献。
她提出,首先,建议将培育塑造新型邻里关系,提升到优化社会风气和人民道德水准的高度,将其视为建设人民城市的重要一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宜业、宜居、宜乐、宜游,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其次,形成一个以法律为基础, 文化为主干的调整模式。调整邻里关系的规范主要有三种, 即道德、习惯和法律。尽管法律在调整相邻关系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但道德和习惯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道德和习惯,,可以说就是文化的外在反映。因此,在相邻关系调整中, 文化的作用不可忽视。
第三,加强社区管理主体建设, 发挥“管理功能”、“协调功能”、“稳定功能”积极应对、妥善解决好问题。
第四,依托新媒体加快塑造新型邻里关系。疫情期间,基于信息需求和利益利害关系开始的邻里交往,慢慢沉淀出了邻里间的情感链接,主要由抱团取暖的共同抗疫情感、隔离期倾诉和交流形成的圈子社交需求,及慢慢升温的新邻里情感构成。这种依托新媒体出现的邻里之间的人际交往,使邻里交往更为便利和灵活,有关部门应思考如何在疫情结束后,让邻里之间关系热度不减反增,并且慢慢变成一种新常态。
长久以来,王丽萍的剧本深受观众喜爱。从《错爱一生》《保姆》到《媳妇的美好时代》《双城生活》《生活启示录》《岁月如金》等,这位金牌编剧笔下的平凡人生有着百般姿态。但万变不离其宗——温暖现实主义。
她曾说,电视剧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对中国观众而言,荧屏里的故事仿佛自己生活变迁的影像记录,是能抚慰人心的情感长卷。对海外观众来讲,中国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输出,能让更多国家了解中国当代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比如《媳妇的美好时代》曾在坦桑尼亚热播,《生活启示录》拿下过蒙古的收视冠军,她和鲁琦、张洋联合编剧的《国民大生活》走红过蒙古国,讲着阿拉伯语的“毛豆豆”与一口蒙古话的陆露,都以当代中国年轻女性的爱情观与生活智慧,让当地观众既新鲜又亲切。“真实的创作让世界人民得以了解中国老百姓当下的幸福生活,这种跨越文化、地域的交流令我深受启发。”
▲在巴格达一家咖啡馆,人们正在收看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新华社记者白平摄
王丽萍的手头有几部作品正在进行中。其中一部就是以社区、邻里为切入点讲述老百姓的生活变迁;另有一部是用新视角展开关于美丽乡村的篇章。她说:“作为编剧,我们关注平凡中国人的生活,传递中国人的温暖,就是希望让真善美通行全世界。”
视频拍摄:王丽萍
作者:王彦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邢晓芳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