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晴。翻阅长篇小说《肉与死》,此书是法国作家边勒路意(Pierre Louys,1870—1925,通译比埃尔·路易)的代表作,病夫虚白合译,1929年6月上海真美善书店初版。这部长篇原名《阿弗洛狄德》(Aphrodite),因为另一位法国作家葛尔孟(R.Gourmont,通译古尔蒙)说过“边勒路意先生很觉得这部肉的书恰如实地达到了死”,病夫认为“这句很足概括全书的主旨”,于是就把中译本书名改为“肉与死”。
病夫即东亚病夫,也即晚清著名小说家曾朴(1872—1935)。曾朴字孟朴,最有名的笔名就是东亚病夫。所著长篇《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张爱玲在《对照记》和《小团圆》中都曾写到过。曾朴与时俱进,五四运动以后,他又创作了白话长篇《鲁男子》,在新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又创办真美善书店,出版《真美善》文学杂志,同样影响不小。还应提到的是,他是翻译法国文学的先行者,译过雨果,译过左拉。因此,无论著、译、编,曾朴都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坛的一个重量级人物。他逝世后,郁达夫写《记曾孟朴先生》,推崇他是“中国新旧文学交替时代的这一道大桥梁,中国二十世纪所产生的诸新文学家中的这一位最大的先驱者”,这个盖棺论定的结论恰如其分。
《肉与死》书前有曾朴“代叙”《复刘舞心女士书》,并附“刘舞心”原函。书末有曾朴长文《阿弗洛狄德(姽娱丝)的考索》《葛尔孟的批评》和译后记。“刘舞心”实无其人,是邵洵美化名与曾朴开玩笑。但“代叙”交代为何与其子曾虚白合译《肉与死》,强调这部以东罗马时代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写人间的“种种放荡,狂乱,妒忌,欺诈,残酷,怯懦”,“实在把人生剥得赤裸裸地一丝不挂,灵魂上一如它的形体上”,而作者“利用他文学的技巧”,使小说“一章,一节,都是梦的飘渺的美”,却是颇有见地的。
边勒路意的作品1924年开始进入中国,该年4月《小说月报》出版“号外”《法国文学研究》,首先发表了边勒路意的两个短篇《比勃里斯》(周建人译)和《马丹埃士果野的非常奇遇》(李劼人译)。然而,《肉与死》的翻译无疑是更为浓重的一笔,此书初版一年半后重印,就是一个旁证。郁达夫曾生动地描述他读《肉与死》的感受:“《肉与死》出版了,当印出的那一天,我就得到了一册赠送本,这一本三百多页的大著,因为是曾先生所竭力推荐的作品,书到的晚上,我一晚不睡,直读到了早晨的八点。”
《肉与死》初版本的装帧值得一说。此书狭长28开,版权页上印着“平装本1—1500精装本1—500编号皮装本1—20”。我所藏为深绿麻布面精装本,封面和书脊文字烫金,扉页中央印有作者漫画像,四周饰以金色小花纹和金、黑、红色三色边框,如此精美,在当时的中文文学书中极为少见。编号皮装本想必更为典雅,除了唐弢先生有幸珍藏一册外,不知还有存世否?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