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到北国老爷岭下的农村老家,写作写累了就下河蹚水捞喇蛄,仿佛回到孩提时代,多趣多乐,悠悠然,妙也。
这种东北人称为喇蛄的甲壳节肢动物,山里山外的河中都有。查老字典才知道,喇蛄的学名叫红螯虾,是一种淡水小龙虾。小时候,我和小伙伴每每下河洗澡时,都会捕捉到一些喇蛄。这小巧玲珑的喇蛄一身青黑青黑的硬壳,两根细细的长须,两只能开能合像钳子一样的趾角。一不小心,手或脚被趾角夹住,疼得很,有时疼出眼泪。但上岸后,架起干柴一只只烧着吃,又香得连蹦带跳。最有趣的是跟大人晚间去打捞喇蛄。天彻底黑下来时,我们这些孩子或拿带油脂的松枝或捆一把麻秆,点燃当作火把,沿着河岸慢慢往前走。火焰一照,喇蛄就纷纷爬出水面,大人们便抬着片网打捞,用不了多长时间,桶和筐就装满了。喇蛄多,就煮熟拍碎,包喇蛄饺子做喇蛄豆腐,既鲜亮又好吃,常常吃得我满脑袋是汗。
如今尽管人老了,河里的喇蛄也少了,然而捕捞中却有新的发现,更能品到生活的乐趣与滋味。码完文字,心情好,便顶着烈日来到小河。树荫里看花听鸟之后,光着膀子穿着短裤走进河水,顿觉凉快爽悦。捞喇蛄不用往深水里去,因为喇蛄大多藏在河边的卵石中和水草里,很隐蔽。我手拿筛子底的矮沿柳条筐,来来回回地蹚水,惊扰得那些喇蛄悄悄地拱出来。我发现喇蛄眼睛尖,挺机灵的,当看你要去捉它时,便突然倒退躲逃,或仰起身很快顺水漂去。可我迎着水流用筐打捞,它就难逃罗网了。捞上来的喇蛄装进肚子大脖子细的鱼篓,还要封盖,不然它们会爬出来偷偷溜走,顷刻无影无踪。看来不管什么动物都是有办法对付人类的,但总也没有人类的办法多。
随着时光的变化,喇蛄的做法也多了起来。除了以前包喇蛄饺子做喇蛄豆腐以外,可先用植物油、料酒、老醋浸泡,接着炭火烧烤。这夏秋间的喇蛄熟了后不但红出了亮光,而且黄满肉肥,蘸着葱花、蒜末吃,厚实嫩润,别有味道。若加上油、盐、姜片、酱油、味精等佐料,爆炒或者清蒸,吃一口满嘴生香。就着这美味佳肴,喝几口小酒,安然自得,心神悠悠。我时而邀几位老友来同品共饮,更觉痛快,意味无穷。
文/王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