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后先到圆柱书店打了个转。号称坦吉亚最老,原来一九四九年才开张,不过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圆柱之所以必须一到,当然和年轮无关,五六十年代这里是旅居当地作家和过路写作人的聚脚点,星光熠熠千娇百媚,稍具虚荣心的游客不把它列为朝圣驿站才怪。
店面很窄,显得特别深,货品以法文为主,数目不多的英文书摆在后面左边两个书架上。本来抱着观望态度,但那本由书店和文化部携手制作的 《坦吉亚电影图书馆画册》精美极了,单单内封面的戏院分布图就令人爱不释手。店员小姐见我七上八落翻来覆去,忍不住说:“老戏院所剩无几了,我们后面街的乐斯倒还照常营业,每年电影节就在那里举办的。”她对陈年戏院了如指掌,问知不知道保罗·鲍尔斯旧地址竟然摇摇头。坦吉亚史上最著名美国人的居所,不是人所共识吗,何况据说有一个时期他把圆柱当私人邮箱,小姐看似三十出头,当然不可能有为名作家传书递柬的宝贵经验,但说到底是“自己人”,难道没有得到前辈口耳相传?
早两天参观美国使节馆博物馆,那个售票青年倒如数家珍,“离大清真寺不远,旧美国领事馆后面”,肯定因为馆内一个展厅永久展览鲍尔斯遗物,专程造访的游客问完又问。寻找故居完全靠运气,作为地标大清真寺虽然万无一失,之后便茫茫如大海捞针。寺对面有间西班牙文化中心,隔着玻璃窗,接待处两个中年男人貌似典型公务员,狗眼未免看人低,心想无谓抛出他们可能闻所未闻的异国作家名字,所以问的是前美国领事馆。右边的一个答:“出门转左向前走,你会见到圆环,过马路再走半条街。”不熟方向,只好硬着头皮再问:“有一个作家叫保罗·鲍尔斯……”他身旁的同事忽然大笑,对他叽哩咕噜讲了一串我听不懂的西班牙话,原先的一位也笑,答道:“当然知道,我爸爸和他从前的司机是朋友。”随手拿起纸画地图,就像许多许多年前第一次去东京,语言不通但热情友善的日本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