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词,通常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过去实际发生的事情,二是指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记述和研究。一般说来,追寻“上海之根”的研究路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上海地区的历史文化发祥之根;二是上海地区的建置沿革之根。对以上两个问题有了正确的认知,也就从主体上探明了“上海之根”的来龙去脉。
一、《上海地区古代海岸线与主要遗址分布图》,真实传递出上海地区的历史文化发祥脉息。据图所知,早在新石器时代,今位于上海境内的冈身(古海岸线)以西地区最早成陆,所以史前时期的古遗址均发现于冈身以西,其中有代表性的为三大古遗址,即位于青浦区的崧泽遗址,位于松江区的广富林遗址,位于闵行区的马桥遗址。因此,青浦有“上海之源”一说,松江有“上海之根”一说,闵行有“上海之本”一说。这些说法都可以认为是实话实说。因为史前没有今天的行政区划概念,所以,位于古代冈身以西的今上海市各相关属区,皆有话说自己是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的底气和资格。纵观全国各地编纂的地方志概述和大事记,都是从当地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开始写起。同理,上海地区的历史文化发祥也必定要从冈身以西最早成陆且有先民劳作生息写起。
二、《中国文物地图集·上海分册》所载“上海市历史图”表明,华亭县是上海建置之根。这部地图文献集,由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共同于2017年10月出版发行。地图集以地图形式客观反映上海市各个历史时期的版图和建置沿革情形,并以“古今要素”呈现出来,为人们提供了集专家研究成果以图证实上海不同时期历史面貌的最新依据。
为了更好地图证华亭是上海建置之根,且以《松江县志》概述内容加以陈述。为什么是《松江县志》而非其他?因为松江古称华亭。《松江县志》概述写道:“松江县历史悠久,自古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人才荟萃。据考古发现,距今约6000年,先民们就在九峰一带劳动生息。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名将陆逊以功封华亭侯,华亭始见于史志。唐天宝十年(751年)置华亭县。至清嘉庆十年(1805年),演变为1府(松江府)、7县(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1厅(川沙)。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华亭、娄县合并为华亭县。民国3年改称松江县。解放后,松江县隶松江专区。1958年3月,松江专区撤销,改隶苏州专区;同年11月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
《上海市历史图一》显示,三国时期的古要素“o”为集镇,古代华亭的今要素为松江区。西晋时期、隋时期,皆以华亭与松江区作为古今要素对应成立。
《上海市历史图二》,唐代的这张图中出现了华亭县,古要素“☉”县级治所与今要素的松江区相对应;在北宋时期的地图上看到了古要素“o”的上海务。北宋熙宁十年(1077)前于上海浦之地置上海务榷税。此外,南宋时期的一张图上出现了以古要素“o”标注的上海镇。南宋咸淳五年(1269)设上海镇,上海地方名称成名于始。
《上海市历史图三》,古要素“◎”为府级治所,同时标注华亭县。因为元至元十四年(1277),华亭升府,次年改称松江府,辖华亭1县,松江府署和华亭县衙治所都在今松江区老城区,所以作为今要素“☉”的县级行政中心标明为松江区。此外,图上古要素“☉”标有上海县。至元二十九年(1292)析华亭县东北五乡之壤置上海县。由此,上海历史上的吴淞江以南地区有了一府两县行政格局。
从《上海市历史图四、图五》明清时期以古要素“——·”标识的松江府级界上更为清晰地看出,自唐建华亭县以来,今上海地区除宝山区、嘉定区和崇明区外,吴淞江以南地区均为唐宋时期的华亭县和元明清时期的松江府版图。此外,明代松江府版图上除了华亭县、上海县外,又增加出了青浦县;清代松江府版图上除了上述3县外,新建有娄县、福泉县(雍正四年建,乾隆八年并入青浦县)、奉贤县、金山县、南汇县、川沙厅。至此,松江府辖7县1厅。还有,清代晚期的上海市历史图上,出现了驻地上海县城的苏松太道。总之,从上海历史图上可见,松江府由唐宋时期的华亭县演变而来,上海县从华亭县的土地上分析而出,同时又在松江府的怀抱中茁壮成长。
▲ 广富林考古发掘现场
三、广富林遗址、小昆山、唐经幢、宋方塔和府署建筑云间第一楼等,为华亭是上海之根提供了物证史实支撑。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若问上海地区最早的移民聚落在哪里?回答是松江广富林,虽然在青浦崧泽遗址发现的“上海第一人”和迁居松江广富林的上海最早移民,他们不知道以后会有上海的诞生,但有“以后”必有“以前”,这就叫前世今生,呈现的是历史之根与未来之芽的脉息传承关系。
若问今天的上海地区,何地存有西晋文化?回答是唯一的,唯有享誉“玉出昆冈”的松江小昆山,沉淀相积久远的西晋“二陆”文化。若问历史上的华亭县城和松江府城在哪里?今上海地区唐建华亭县后只有一个华亭县城(唐至北宋时期,今嘉定、宝山区属昆山县辖,崇明区属海门县辖);元明清时期也仅有一个松江府城,就在今天的松江老城区。现存于松江老城区的唐经幢,为今上海地区唯一存世最早的地面文物建筑,还有宋代方塔和先为华亭县衙门楼后是松江府署谯楼的云间第一楼,都是历史见证。
的确,今天松江区的前身是松江县,而古代上海历史图上没有松江县,有松江县地方名称的时间是1914年。不过,《松江县志》概述说得很清楚,即“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华亭、娄县合并为华亭县。民国3年改称松江县。”改称是改易名称的意思,而非前无建置历史可追的新建。打个比方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各路野战军等改称而来,前身可追溯至八路军、新四军、中国工农红军。
▲ 松江唐经幢
诚然,尽管生活在当下的松江百姓群众,都知道脚下的土地在唐宋时期是华亭县乡土,在松江府时期是华亭县和娄县乡土,如清代松江府署和华亭县、娄县治所均驻地松江府城;但无论是元明清时期的华亭县和娄县还是当代松江区,仅仅是唐宋华亭县和元以后松江府域中的一部分。然而,从历史文化发祥之根和建置沿革之根两方面考量,相比之下,作为华亭县城和松江府城所在地的今松江区,具有比较完整系统话说上海古代历史发展脉络的地方优势。
▲ 云间第一楼
说到地方优势,松江古称华亭,别称云间。南宋绍熙《云间志》载:"唐之置县,固有城矣。"从唐置华亭县伊始,今松江城区成为县城,同时也标志着历史上的上海政区始有第一个地方政治中心。从华亭县城发展至松江府城,延续千年之久,可以说是上海地区延续时间最长,对后世产生深远历史影响的行政性城垣。由此想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孕育上海摇篮的华亭县和远早于上海县城的华亭县城,在今天的上海市各属区中,能够圆满盛装这一历史记忆的容器舍松江而又其谁?
据《松江历史文化概述》文物篇载:“上海市原副市长张承宗同志说过,‘上海完全是因了松江的缘故才得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松江是上海市文物大区不假,但是否"完全因了松江",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暂且不论,但作为华亭县城和松江府城的今松江老城,无疑见证了由上海浦得名的上海在华亭县的土地上,先有南宋咸淳五年(1269)设上海镇,后有至元二十九年(1292)设上海县。伴随着上海城的崛起,尤其是上海对外开埠后,松江府城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式微。1927年,以上海县及宝山、青浦、松江、南汇等部分地区设立上海特别市,直隶中央政府,1930年改称上海市。这就是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当代正在努力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上海。
一个人没有了记忆,就会产生迷茫,一个城市更不能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忘记乡村郊野是城巿之本的发展历史。考古发现为上海地区打开了一扇远视的窗,而唐置华亭县标志着上海地区从此有了单独的行政区划。就追寻“上海之根”而言,当然是从上海成为一个地方名称时向前追溯,如果舍本而求其次,就从根本上偏离了上海寻根这一主题。综上所述,我以为,唐代始建的华亭县是上海建置之根,而既有考古可证又为古代华亭县城和松江府城所在地的松江区,理应更多担当起传承“上海之根”的历史文化重任。
来源:“人文松江”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