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野天满宫的集市
春分时节,偕画家余启平、宋克西和柴一茗等人作京都之行。本意只想看看玩玩,结果大家都淘了不少东西回来,尤其是书。其中琐细,不妨略述一二。
来京都的第二天,我们转完住处附近的大德寺,本想正经八百去看看美术馆的。于是到鸭川三条桥附近和余老师会合,他说美术馆不远,就在平安神宫边上,可以步行过去。老余在京都住过十多年,也好旧书杂物,本身就是活地图。我们沿着三条一直往东走,一路各种杂货店、古董店、漆器店、文具纸笔店,还有小画廊等等,走几步,总有一家等着你。这也要看,那也要看,走得很慢。
好不容易到路口左转往北,远远望见平安神宫显眼的鸟居了。还没有走几步,老余突然停下来,用手一指右边巷子说,里面有家很好的旧书店,专卖美术书籍,他是常客,要不要去看看?美术馆就再说了。老柴、老宋都是书痴,一听顿时两眼放光,于是大家一头钻了进去。书店的老板,高高瘦瘦,看上去有点古板。店面不大,由住所改成,里面的书真是蔚为大观,尤其大部头老画册,一排一排,很有看头。老宋打开手机,要找一本大德寺五百罗汉图册,据说国内孔网上要卖上万呢,老头里里外外找了半天,可惜没有。最后他淘得旧印扇片、线绣图案样本等杂书数件。最好的是一本浮世绘袖珍册页,浓艳热烈,有歌川一派的风味。老柴则老鼠跌进米缸里,一会儿一本荻露庵花道手绘稿,一会儿陶器设计图手稿、花押册子、古本寺庙图案,甚至春宫手稿都被他淘了出来。我总算“情绪稳定”,只淘了个雕刻精美的和菓子印模,意思一下。
翌日参观完三十三间堂摄人心魄的佛像,老余熟门熟路,又带我们到京都市役所边上的寺町通。那里布满了各种旧书店、文房四宝店和画廊艺术品商店。三位画家一脚踏进尚学堂书店,就出不来了。书店不大,顶天立地全是旧书,由母女俩操持,余老师和她们很熟。里面还有不少日本老账本,空白的纸头画画效果极好。几个人大肆搜罗翻检,我在附近转了一圈回来,他们还没有收手。要不是画廊老板梶川先生约我们喝茶吃晚饭,他们估计还不肯罢休。在尚学堂,除了买到一批旧账本簿册外,老柴还淘到一本手写渍物泡菜手册,有趣别致。老宋则淘得《书画必携名家全书》一种,更有旧印经折装《药师琉璃光佛本愿功德经》一册,古色古香。
▲寺町通尚学堂书店内景
3月25日,是京都北野天满宫的旧货集市,也是此行重要节目之一。那天早上,我们步行而去,还没看到寺庙,就见各路人群三三两两往里走。围着寺庙内外,全是旧货摊子,一眼望不到头。老宋兴致最高,看到第一个货摊,就迫不及待,买下一张不大的仕女油画。老柴见了也心急,转到一个老头的摊位,拿下一张稍大的风景,描绘鸭川附近的景色。旧货跳蚤市场是个大杂烩,什鸽乱盘的东西都有,大都要价不高。我转悠了小半天,没有觅到自己的物件。于是干脆拉了老柴,找了个咖啡店坐在外面,闲看熙熙攘攘的人群。
休息片刻,继续闲逛。慢慢走到一位老者的摊位,有一大盒毛笔,写了块牌子,300日元一支任选。我看老人八十多了,老态龙钟,心生同情。于是挑了一支不错的狼毫买下,行话也算“开张了”。斜对面,老柴又看上一个不大的木雕佛像,一手握的样子,雕工大刀阔斧,干净利落,颇有17世纪日本行脚僧円空和尚的佛雕气象。开价7000日元,要我觍颜还到5000日元,摊主同意了。这时转身看到两个纸箱,里头零散地放着一些旧书,上面还压着一根木杆。拿开木杆,蹲下来闲翻箱子里面的书,开始是一些《日本外国史》之类线装铅印的本子,很常见。下面看到零乱的几册,是《孟子集注》,皮纸旧刻,不禁心念一动。下面还有一捆,解开绳子一看,有《大学》《中庸》《论语》几种,原来是日本庆应二年(1866)广德馆刻的“四书”一套,大字雕版,疏朗悦目。我一下子来了精神,于是问摊主价钱,一听心里乐开了花,比预料的便宜不是一点点。我装模作样还和摊主讨价还价,老柴在边上看了甚是不忍,说你应该加他一点才对。最后1800日元成交,感觉是“吃仙丹”了。
不久,大伙儿会合,老余、老宋还有小吴都来了,才发现三点多了,大家都忘记吃中饭了。于是在对面的饭店坐下,大家边吃边交流各自的战果。
饭后出来,夕阳西斜,很多摊主已开始收摊了。我还惦记着八旬老头那里的一盒毛笔,兀自不死心,里头有许多没有用过的新笔,而且都是当年中国出口过去的,有“火炬牌”、“鹅牌”、“金鼎牌”、“蒙字牌”等等,现在均已难得一见。于是拉了老余做翻译,折回摊位,但见老人正在那里休息抽烟,东西收拾了一半,略显疲惫,那盒毛笔还摆在那里。老余和他商量,一万日元能否全部买下,老人想想,也就同意了。回去整理,各式大小毛笔将近百支,一半从未用过。
第二天大家不过瘾,抽空又转回前日寺町通一条街寻觅。我在艺林庄旧书店,遇见一套和刻昭明太子《文选》,原物主大概是明治年间人物,全书用硃笔批注点读一过,密密匝匝,朱墨灿然,想见古人用功之勤,读书之细,更可看出汉文化对彼邦影响之巨。摩裟再三,不忍错失,于是倾囊相购。
27日一早去奈良游玩,樱花盛开,游人如织。我和老宋老柴先到奈良国立博物馆看完精美绝伦的佛像展,俩人看到馆内商店又收不住手,各自抱了最厚的几本画册出来。原本轻松的旅程即刻变成负重训练,我也被连累“遭殃”,一路气喘吁吁。
下午从法隆寺回到奈良市区,老余又带我们转小店。这里的旧书店同样不少,比京都还要便宜。在一家二楼书店,各种美术佛教书籍一应俱全。老板娘画画很好,书架上用形象的图画标注说明,倍感活泼亲切。在这里,我觅到久违的《圣地宁波》展览图册,要价极廉。老柴则在一大套精装《法然上人绘传》前拿起又放下,踌躇不定。老宋一看,当场横刀夺爱,付钱拿下。
这时老余的好朋友,以前开画廊的北上敦子女士,已经赶来书店接我们了。大家正要离开,我突然瞥见地上放着一摞书,是中华书局的绿皮本“二十四史”,有《辽史》《金史》和《旧唐书》三种。这本来很平常,但翻开一看却让我大吃一惊,竟都是1970年代的初印本,而且十足全新。记得数年前,有感于后面重印的绿皮本往往字口模糊、纸色刺眼,很不适合阅读。我曾为此遍访旧书店,花费大半年时间勉强置换拼配出一套一版一印的“二十四史”,但大多来自单位学校图书馆的二手旧藏,像如此崭新品相的我压根儿就没有见过。要知道当年为这套“二十四史”,可谓倾尽全国之力,各方面都做得精心尽意,尤其铅字的那种温度质感令人触手难忘,抚卷兴叹。那感觉,激光照排时代的书籍是无法与之比拟的。如此“尤物”,不意竟在异乡发现,惊喜交集、犹豫纠结之余,还是觉得再沉也要把它们背回去。老宋老柴也在边上怂恿,于是29册悉数拿下,一路大包小包去赴敦子小姐的宴请。那天深夜赶回京都,疲惫之余的兴奋简直无法形容。
第二天要回国了,早饭后在住处附近溜达,意外又发现茶道书出版社淡交社就在不远,前面更是茶道一条街,裏千家、表千家还有茶道资料馆等都在这里,当然还有各种茶具商店。淡交社的书印制实在精美,我买了本《拓本入门》作为此行压轴纪念。老宋看着那套新出的《良宽遗墨集》,抚玩再三,实在喜欢,出门转了一圈,回头还是买了下来。
京都之行,与书有缘。还记得那天从集市回来的出租车上,我说所谓“淘宝”其实是买个开心,买个意思,真正的“捡漏”是并不指望的。平常嘻嘻哈哈的老宋,此时一脸正经,抱着一堆他的宝贝,很认真地纠正我:“喜欢就是捡漏!”
作者:石建邦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舒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