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帆兄来电告知,其平生首部菜谱《刘一帆:我的菜》即将付梓,嘱我于书前写上几句。一通电话,瞬间将思绪拉回七年前录制《顶级厨师》场景。
《顶级厨师》(Master Chef)为英国BBC名牌栏目,将美食烹饪与真人秀完美融合,一经推出,立刻风靡全球,美食评审Gorden Ramsy为无数老饕膜拜。东方卫视购得版权后,着意打造国内首档美食才艺秀,展示平民厨师梦想。本人以资深媒体人及吃客身份加盟节目。酷爱烹饪的李宗盛打破从不参与真人秀魔咒,慨然应允担纲美食评论员。而原版Master Chef中Gorden Ramsy角色则由时任“和平饭店”行政总厨,来自台湾的刘一帆担任。我和宗盛大哥熟稔,交流毫无障碍,但一帆略显拘谨,寡言少语,尤其对宗盛大哥更是毕恭毕敬。宗盛大哥不愧是阅人无数之高人,见状立刻建议我们三人同处一室,连吃饭、化妆、休息都在一起,意在消除彼此心理隔阂,让三人形成一个整体。大约磨合了两三天,相互之间就好像是相识多年的老友,无话不说。从交谈中得知,一帆学生时代亦迷恋艺术,曾尝试投考当地一家艺校,因家庭原因才改弦更张,否则很有可能成为大小S同窗。后来因缘际会,他投身厨艺,到台北亚都(丽致)酒店工作。因其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得到老板严长寿青睐。严长寿鼓动他将眼光投向远方,而不要留恋周围的小世界。一帆听从严先生忠告,足迹踏遍欧亚大陆,并始终将严长寿先生视作人生导师。
一帆虽然从未涉足电视综艺,但他善于揣摩与观察,很快便进入“角色”,尤其是踏入厨房,仿佛战士冲下战场,其血液内荷尔蒙迅速飙升。平日里彬彬有礼,一旦走向灶台,便“凶神恶煞”起来,宛若“恶魔”,弄得选手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会招来一帆的怒吼。节目录制首日,一帆要求选手切洋葱,并且要求切成0.1cm×0.1cm的小颗粒,以此判定选手刀工水准。几乎每个选手都被洋葱熏到眼泪横流,切破手指者亦不在少数,但一帆似乎毫不在乎,只顾向不合格的选手咆哮不止。更绝的是,他还用“土豆丝穿针”测试大家基本功。一些选手被逼至“绝境”,几近崩溃。于是,宗盛不得不充当“和事佬”,幽幽地来上一句:“人生要有两个真,一个是要认真,一个是别当真”,试图给予美食达人些许心灵按摩。
录制结束后,宗盛大哥和我问一帆,何以将Gorden Ramsy模仿得如此惟妙惟肖。一帆摆摆手,说,他曾在Gorden Ramsy手下做事,深切感受这位“地狱厨师”暴君般的工作作风。能够进入有着百年传奇的Savoy Hotel,成为一名厨师,固然是一种荣耀。然而,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没有坚强的意志,显然无法抵御Gorden Ramsy的无情打击。若菜品一旦出现问题,他就被关进零下七度的冷库进行反省。起先觉得绝望,但是,渐渐地,从冷库里存放的新鲜食材,他居然展开想象的翅膀,找到生命的原动力,眼前顿时会出现各种不同食材的神奇搭配。于是,一道道富于创意的菜肴便应运而生。因此,在节目录制时,一帆常常会“为难”选手,所出题目刁钻之极,譬如让选手或凭借一碗猪脑做出法式鹅肝的顶级美味,或要求把巧克力和辣椒组成一道菜肴,或选择菠萝头尾与番茄苹果搭配做菜,更有蒸鱼剔骨、整鸡拆骨等绝技绝活,而一款“拔丝泡芙塔”则令所有选手欲哭无泪,难以招架。在“神秘盒”(Black Box)环节,一帆居然出过一个文字题,即以“念”字设计菜谱,让选手如坠云雾之间,不知如何是好。有时候,宗盛大哥和我劝他不妨放宽标准,免得大家难堪,但一帆总是不为所动,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没有压力,怎能看得出生命的韧性。”所以,一帆根本不用模仿Gorden Ramsy,他的行事风格根本早已打上师父的深刻烙印。
与我们普通食客不同,一帆对于每一款菜肴,均带着虔敬的态度。每次品尝菜肴,他总是先将其放至鼻子下,深深吸一口气,闻一下,然后,拿起小匙或筷子,轻轻舀起或夹起,左右端详,最后放入嘴中慢慢咀嚼,试图将食物不同层次细细咂摸出来。喝汤时,则用双手捧起汤碗,先啜一小口,再一饮而尽。看着他陶醉的模样,仿佛灵魂出窍。
一帆对于厨艺的热爱缘于擅长做菜的祖母。祖母所做的一碗牛肉面至今让他销魂,点燃其生命的激情。他渴望用烹饪与世界沟通交流,重温童年生活,回忆故乡山山水水。无独有偶,法国米其林三星主厨阿兰·杜卡斯在其著作《吃,是一种公民行为》中,也论及祖母所做的菜肴:“儿时,每个周日早上,我要么蜷缩在查洛斯农场蓝色木质小百叶窗后,享受着被这味道包围的时刻,要么慵懒地躺在床上,任由油封鸭、烤鸽子、牛肝菌的味道萦绕着整座房子,将我浸透……”所以,宗盛大哥说,“美食的背后是乡恋,是对过去的留恋。”
一帆书中的每一道菜都与他人生轨迹相关联,读者尽可以按着一帆的引导,尝试制作那些菜肴,并加入自己的生活感受。无论优劣、成败,其实,那都是你与世界与自我的对话,不仅可以从中感受世界的味道,更能浅尝人生,留存一段最美好的回忆。
作者:曹可凡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舒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