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由两个部分组成。主体部分是女孩刘月珥(小名悠悠)小学三至五年级的日记以及少量作文,共100篇。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忽视另一个部分,就是刘云耕先生写的前言和59篇点评“爷爷的话”,虽然占的篇幅相对少,却使这本书超出了儿童读物的范畴,成为一本召唤今天中国家长和教师共同探寻教育智慧的喻世之作。
这本书的问世似乎出于偶然。悠悠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她是给自己写的,压根儿没想到会发表,家长也绝无这个念头。到小学毕业时,她写了满满两本。征得孙女的同意,刘云耕读了这两本日记,深受震动。悠悠是一个阳光女孩,日记中不乏欢畅温暖的叙述,但是,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幼小的心灵还经历了许多烦恼。他敏锐地意识到,在很大程度上,悠悠的烦恼是一代孩子的共同烦恼,反映了今天教育的普遍问题,于是产生了出版这本书的想法。
值得敬佩的是,虽然悠悠在日记中对爸爸妈妈有许多吐槽,还有一些篇幅描述充满火药味的家庭场景,她的爸爸妈妈仍然同意公开这些日记,坦诚曝光自己家庭教育的得与失,以供今天的家长们切磋和思考,这的确是需要勇气和大爱之心的。
事实上,悠悠的日记非常适合做这样的文本。首先是因为,这是她为自己写的私密日记,十足原生态,而她是一个率性的孩子,心直口快,在日记里同样如此,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如实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心理活动。过重的学习负担,家长增添的各种课外班,由此引发的家庭争吵和争吵后的愤懑……这些在许多家庭中上演的场景,悠悠仿佛代表一代孩子喊出了对此的抗议。再者,悠悠是个小机灵,很善于思考。请读一下《“优姐”吐槽会》中“家长攀比”这一节,她把今天家庭教育问题的症结讲得很到位,就是望子成龙,攀比,剥夺孩子的快乐。再请读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没有权利?》,她把亲子平等、家庭民主的道理讲得很透彻,简直是一篇儿童人权宣言。最后,总的来看,悠悠身心生长良好,她学习成绩中上,爱好阅读,喜欢游泳、打网球、攀岩、溜冰等体育运动。在今天的教育体制下,她虽然有烦恼,但并不是一个失败者,实际上还适应得比较好。正因为如此,她对弊端的感受是毫不夸张的,她的倾诉是更有代表性的。
童言无忌,智者有心,听懂孩子的心声是需要智慧的。否则的话,听到的就只是任性、淘气、胡闹,因此心生厌烦。或者,由于所谓隔代宠,听到的就只是委屈和娇嗔,因此盲目呵护。刘云耕是慈爱的长辈,更是一位智者,他的爱是有大格局的。他疼爱孙女,也关爱天下的孩子,对教育问题有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因此,他读悠悠日记的时候,才会触发出许多思绪,内心不能平静。在“爷爷的话”中,针对悠悠日记的相关内容,他表达了诸多睿智的见解,我有强烈的共鸣,这里择其要者略述一二。
主题是家庭教育,即今天如何当父母。成为父母是自然之道,当合格的父母却需要智慧。父母的智慧体现在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针对今日的现状,我认为刘云耕所讲有三点尤其值得重视。一、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学会读懂孩子的心理秘密,了解他们与成人不一样的观察眼光和思维方式。二、要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平等对待,亲子之间愉快地沟通和交流。三、在孩子的学习上,既要顺应和激发兴趣,又要建立适当的规则,科学地把握“引”和“逼”的分寸。这三点正是今天的家庭教育中普遍缺失的,常见的情形是,父母不懂甚至根本没有想到要懂孩子的心理,在家里搞一言堂,只用“逼”的方式让孩子学习。究其原因,诚然与父母的素质有关,说明当了父母就必须提高素质,逐步增长教育的智慧。然而,有一个问题在阻碍父母们提高素质,增长智慧,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父母们的严重焦虑。
刘云耕认为:家庭教育被应试教育绑架,年轻父母的焦虑大都由此产生,亲子冲突也多因繁重的学业压力、家庭作业、种种校外班等矛盾的积累所引起。我曾经说:父母们的焦虑是压在中国孩子心灵上的最沉重负担。现在我要补充说:这个焦虑也是堵塞中国家长的教育智慧的最大窒碍物。在焦虑的重压下,人不再觉得自己是自由的,一切只能唯应试指挥棒是从。其实,在任何环境中,人总是有一定的选择自由。正如刘云耕所说:如果家长和老师能站在孩子一边,理解和同情孩子,用你们自身的力量和方式去缓解应试教育这个痼疾,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那就是孩子的福音了。焦虑堵塞了教育的智慧,而倘若你能够站得高,看得远,有正确的价值观,把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一生幸福放在第一位,这便是大智慧,用这个大智慧解除焦虑,探寻教育智慧的大门也就向你敞开了。
刘云耕比我小一岁,我们是同代人。我的人生季节有些脱离常规,在当爷爷的年龄上,子女却是今天应试体制下的受教育者。然而,我发现,不管隔不隔代,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和认识高度一致。我由此想到,对于所谓隔代宠,是应该细加辨析的。我们这一代人,当年成长的环境和今天很不同,不存在应试攀比和激烈的功利竞争,因此对今天的教育状况会有警觉。同时,年龄和阅历也会使我们着眼于人生的整体品质,看轻短暂的得失和表面的荣辱,心态比较平和。所以,“爷爷的话”是值得今天的年轻父母认真思考的。当爷爷奶奶辈的人心疼孩子在应试体制下所受的痛苦,试图保护孩子的时候,这决不是无原则的隔代宠,而是超越代际的善良人性和智慧在发声。
最后,我想说,这本书不但很特别,而且很及时,正是今天迫切需要的。我们不能等待应试体制改变的那一天,孩子在迅速长大,等不得,做家长的必须自己负起责任。让你的孩子现在就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你是第一责任人,无人能够替代。倘若越来越多的家长有这个觉悟,从自己做起,就会形成一种力量,或许将促使中国教育逐渐发生良好的变化。
2021年5月12日
作者:周国平
编辑:钱雨彤
责任编辑:舒 明
来源:文汇笔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