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ARJ21新支线飞机形成30架的年产能力,交付60架以上;C919大型客机取得型号合格证,开展批产工作;CR929宽体客机取得订单……《上海市航空制造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日前发布,令人振奋。
不过,《三年行动计划》传递的信息远比数字丰富:支撑上海航空产业发展的不仅仅是上海制造,还有上海服务。记者从昨天开幕的上海航展了解到,上海在发展整机制造的同时,还将大力发展适航认证、融资租赁、通用航空等服务配套。
把大飞机“卖出去”,要依托上海“金融优势”
伴随大飞机组装项目上马,一架架成品飞机不断走下组装生产线,后续的服务配套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民航领域有一句话,叫“民机发展,适航先行”。适航审定,即对民用航空器产品和零件品质以及安全可用性的审定,是民航飞机进入市场的前提。“简而言之,飞机研发出来不能直接上天,要经过各方面的适航认证才能真正上天。”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副主任揭裕文告诉记者。而根据《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将大力发展适航服务体系。依托适航审定中心、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延伸航空咨询和专业服务,提升认证服务能力,加快构建涵盖技术、管理、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等内容的民机适航服务体系,推动航空产业主制造商和各级供应商开展适航认证。
未来上海制造的大型客机,如何“卖出去”?大力开展金融租赁提供了一条重要思路。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依托上海强大的金融产业优势,培育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大型航空租赁专业机构。除了通过引进外资机构、以合资方式设立专业公司的方式之外,还需要加快培育本土航空租赁的大型龙头企业。
对此,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透露,将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航空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政策性银行多方联合设立百亿级规模的航空产业发展基金,带动创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多元化社会资本进入,投资并购符合本市产业链配套发展需求的海内外重点企业。同时,推动本地国资国企建设航空产融投结合平台,加快建设具有上海特色的航空制造产业链金融。
临港、奉贤、金山将布局通用航空及其配套产业
在昨天的航展现场,记者注意到,作为航空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通用航空未来也将成为航空产业发展亮点。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把医疗救护作为通用航空重要业务来发展。在上海航展金汇通航空中救援展区,记者看到了一款专业医疗构型救援直升机。这种救援直升机经过设计师规划,可搭载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注射泵和氧气瓶等先进医疗设备,具有244公里/小时的高速巡航速度。改装后的专业医疗构型直升机能在飞行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医疗救护,保证伤患在运送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现场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空中救援全国呼叫中心在上海后滩设立,目前上海地区已在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南部、龙华机场、瑞金医院建有三个空中救援起降基地。
业内人士表示,鼓励社会力量投资通用航空在医疗救护、应急保障等领域的应用,以政府采购的形式,推动空中巡逻、空中交通疏导、抢险救灾等城市公共飞行业务的开展,有助于实现上海城市管理、应急救援体系的立体化。
也有不少民间航空俱乐部在通用航空方面跃跃一试。参展的上海索航飞行俱乐部创始人陈宛锁说:“固定翼飞机的公务飞行和旅游观光已经成为时尚。去年我们接待了1000人次的试乘,预计今年将达到5000人次。”据悉,上海将推动临港、奉贤、金山等地区布局发展通用航空及其配套产业。
作者: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