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沪宁高速进入上海,沿武宁路可以直抵位处市中心的静安寺。很少有人知道,这条路上有着制定全国机器人行业标准的 “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以及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平台。今后五年,武宁路将被寄予厚望:服务辐射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发展。据悉,上海机器人平台驱动模式将与江苏的产学研突破模式、浙江的市场推动模式互为补充,协同把长三角机器人产业推向新的高度。
机器人领域是长三角地区的重点发展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础是这里的优势。目前各地依据各自的产业和科技基础优势,培育了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江苏采取产学研突破模式,当地政府突出科技创新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致力于在原有智能装备产业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浙江则更多地采取市场推动模式,在产业链构建、市场需求、创新资源布局等方面,企业多从自身需求着眼,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平台驱动模式是上海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特色。链接沪宁高速的武宁路,就在最近三年内悄然形成了一批服务于机器人产业的功能性平台。
最先诞生在武宁路的,是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建立于2015年,是集机器人产品/部件认证、检测、校准、标准化工作等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社会第三方服务机构。在“2016国际机器人检测认证高峰论坛”上,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正式成为“中国机器人”认证标志CR的发证单位,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实施机器人检测认证制度。截至目前,CR认证已服务企业近100家,颁发了60张左右关于机器人的证书。
平台具有迅速集聚企业的效应。2016年,武宁路上出现“上海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集聚起20多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包括德国服务机器人生产企业罗伯沃茨、冶金机械自动化研发企业华辰重机、日本自动化设备企业吉泉产业、医疗机器人企业派毅智能等。
随着平台驱动模式在武宁路沿线悄然成型,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中国—以色列机器人投资孵化中心等功能性平台陆续落户武宁路。不久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和普陀区政府共同出资成立上海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搭建起了机器人产业研发、转化与服务平台。平台研究成果喜人,目前已经将机器人可靠性专业标准MTBF值最高提升至1.6万小时——这是市场普遍数值的两倍。
然而对标国际最优水平,机器人产业在可靠性和智能化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短板。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郑军奇分析:上海正通过培育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服务的形式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服务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机器人产品检测、标准、认证、技术、咨询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将有力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普陀区日前发布《武宁创新发展轴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明确,未来五年,建设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平台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引入可靠性专业机构作为合作单位,制定机器人技术标准,实现机器人智能感知模块转化与应用。此外,武宁路独特的地理位置,还能更便利地在长三角分享其研发优势。记者了解到,上海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平台已经与宁波智能制造研究院就机器人共性技术的研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作者:祝越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