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邻家屋里厢”东街家庭生活服务站,周诚(左二)与在这里聚会的老人们拉家常,询问老人们的生活需求。本报记者袁婧摄
“胖子”周诚四十岁以后查出了高血压。
作为基层干部,周诚四十岁以前的履历主要在机关,曾在原卢湾区委办公室任职七年。2015年9月,也就是四十一岁这年,他调任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一年之后,成为小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这是他第一次在基层片区担任“一把手”。
小东门街道是老城厢,是旧区改造重点地区。到任街道办事处主任后的第二天,周诚到老城厢的里弄走了一圈,一百样担心涌上他的心头:违法搭建爆棚,如果发生火灾,消防车是进不来的;“鸽子笼”里这么多老人,逃生能力堪忧;很多居民没有独立厨卫,烧饭用的是液化气钢瓶,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那是一个雨天,他独自登上一座高楼,俯视老城厢的里弄。“现在是不是有首歌叫‘凉凉’?我当时的心情就是‘凉凉’。”
近三年时间过去了,小东门街道改建居民厨房和卫生间近千间,拆除违法建筑5万余平方米,直管公房聚奎新村改造工程成为上海市“留改拆”并举推进旧区改造的典型。
周诚说:“面对新时代的要求,面对老百姓的期待,我们没有退路。”
旧改要尊重人的意愿和需求
周诚为什么说没有退路?
首先是由旧区改造的工作性质决定的。“留改拆”并举推进旧区改造,既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大课题,也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调研“留改拆”工作,可以说,这是一段时期内的政治任务。“留改拆”涵盖历史风貌保护、城市更新、旧区改造,内涵多元复杂。
聚奎新村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直管公房,没有卫生设施,不通煤气。309户居民为满足基本生活所需,才在楼顶、楼外、楼内搭出了432处违法建筑。要拆违建,必先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但直管公房牵涉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具体政策支撑。这意味着街道很难寻求与条线职能部门合作,必须一肩承担责任。
聚奎新村居民不接受简单的修缮,迫切希望动迁。但该地块目前未列入动迁范围。上述问题在上海老城厢旧区改造中是普遍存在的。
周诚说,很多老人没有条件、也不愿意离开老城厢。他们在这里住了一辈子。老朋友们都在这里。这里更多的保留了人情社会的一面。谁家的女儿出嫁,整个街坊都会道贺。周诚也曾是老式里弄里出来的孩子,他能理解老人的现实情况和想法。旧区改造不能一拆了之,要尊重居民的意愿和需求。
增加厨卫设施好比“建体外循环,然后开胸手术”
聚奎新村改造亮点在于309户1000多居民集体搬出临时过渡,改造完成后再回搬。这是为解决居民要求增加独立厨房和卫生间的焦点问题而采取的创新举措。
毋庸说,这是一个极具风险的方案。好比给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建立体外循环,再组织一台开胸手术,既要清除积年的病灶,还要重建机体的功能。
涉及的一般工作就包括:寻找设计方、施工方;向居民进行政策解释;组织房屋中介公司供给临时过渡房源,并向其他街道寻求合适的租赁房源;确保过渡回搬过程中的公共安全——包括协调煤气公司集中收回闲置的液化气钢瓶。
设计方难,施工方难,周诚更难。设计稿前后改了十几遍,周诚看了不下十几遍。在苛刻的约束条件下,很多地方需要做取舍。比如,施工方提出,燃气炉具和卫浴设施难以兼顾。最后决定削弱卫浴,保证安全的管道气——一直以来,居民苦于使用液化气钢瓶的不便,更重要的是,液化气钢瓶意味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政策出炉之后,第一周内,九成居民签约。一个月内全部住户搬离。一年以后,在2017年春节期间,居民们搬回了加固后的家。他们收获了惊喜:厨卫浴厅设施齐备,周边环境也已焕然一新。
保留老城厢的尺度和温度
为进一步满足老城厢居民对厨卫设施的需求,小东门街道提出利用闲置场地资源或租借相关场地,建设嵌入式生活服务设施。最终协调利用原市审计局培训中心的闲置用房进行改建而成的“邻里屋里厢”服务站,集成了公共厨房、家庭式卫生间、洗衣房、全科医生工作室、助老驿站、公共晾晒区等服务。
建设过程中,原定仿照一些大型单位的做法,左右分置男、女两个公共浴室。这个方案被周诚叫停了。取而代之的是集成了淋浴、台盆、抽水马桶的小浴室。“浴室要给老年人用的。我也是有父母的人。老人不喜欢麻烦别人,不愿把衰老的一面露出来,通常都是让子女帮忙。要满足这种不同于一般公共浴室的需求。”
事实上,小东门街道的旧区改造方针,是要尽力保留老城厢不同于其他新建成区的城市尺度,保留人情传统,保留城市“温度”。街道为临街的门前窗外增添了绿植,居民们也乐于拾掇花草。夏日傍晚,传统烟纸店的门口,老人们怡然自得地乘凉。弄堂虽窄而平整干净。
周诚说:“留在老城厢的老人,同样应该拥有更好的品质生活。”
作者:沈竹士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