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一网通办”政府服务模式已成为上海市高效政务服务的金字招牌,成为智慧政府建设的核心标志。目前,全市已初步建成“一网通办”总门户,帮助群众企业在线办事实现“一个总门户、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的目标;线下办事体验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总体上,群众和企业办事正越来越像“网购”那样方便快捷,而政府运行也更加高效、透明。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本市“一网通办”总门户用户量直逼1000万,有近1300项办事事项接入“一网通办”统一受理平台,累积办理量达357万件。在各区各部门,无论是在线服务窗口还是线下办事大厅,大家都纷纷按照“一网通办”的要求,整合资源,市、区两级涉企审批事项中,目前90%以上已做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上海电子政务建设起步早,推进扎实,政府职能转变也取得明显进展。但传统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一些弊端,包括更多的是以政府部门为中心,功能较简单、界面不够友好等。推进“一网通办”,出发点就是要倒逼政府改革,树立用户思维,以改善群众和企业的体验为导向,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实现审批办事服务减环节、减时间、减证明、减跑动次数,从而最大程度便企利民。
为达到改革目标,擦亮“一网通办”的金字招牌,本市在政府服务的前台和后台分别构建了相应的平台和支撑体系。在互联网上,本市重点推进“一网受理”,初步建成“一网通办”总门户,搭建起以“统一受理平台”为梁,以“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客服”“统一公共支付”“统一物流快递”为支柱“一梁四柱”架构。而在后台,本市重点打破所谓“数据烟囱”,突破数据汇聚共享的瓶颈,构建起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同时,以电子政务云为载体,加快归集数据,并加快电子证照的推广应用。
要进一步固化、放大“一网通办”平台的效能,关键是要优化政府内部工作模式,建立起跨部门协同的新机制。今年,本市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依托“一网通办”,重点推进政府内部的跨部门流程再造。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的标准,上海今年共出台43个专项政策和配套文件,开发或升级20个办事系统,并在一季度内全部实现上线。这些举措使得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办理施工许可等办事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手续环节减少近40%。
事实上,“一网通办”已成为上海衡量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尺。通过推进“一网通办”,本市政府职责配置不断理顺优化,职责交叉、多头管理、管理盲点逐渐消除,综合监管、协同监管、联动执法等越来越普遍,政府监管的重心逐渐从事前向着事中事后迁移。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一网通办”的过程中,本市新组建了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由其负责“一网通办”平台系统的开发运营和全市公共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此外,全市上下还积极尝试引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推出个性化的创新服务模式,主动研判企业市民需求,努力做到精准推送服务。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编辑:周辰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