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由2015年末的151家增加到2018年10月的255家,截止到今年10月,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面积达到1828万平方米,占全市商业建筑面积超过20%。 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今天发布的《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情况报告 (2017-2018)》显示,“上海购物”品牌的阶段性成果显著。
城市综合商业体仍在快速上升阶段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上海225家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总面积为1637万平方米,销售总规模为1562亿元,分别较2016年增长了18.4% 、16.8%;2017年,综合商业体年客流总量21.3亿人次,商户数2.6万家,分别较2016年增加了2.6 亿人次、3900 家,“上海购物”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强。
从数量和面积来看,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仍处在快速发展期。截止到10月底,本年新开(含试营业)城市商业综合体数量达到30家,新增商业建筑面积191万平方米。不过,近两年的情况看,商业建筑面积增长较快,但同比增幅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的同比增幅为18.4%,增速比2016年回落6.2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商业建筑面积比2017年末增长了5.7%。
《报告》显示,从经营水平指标来看,营业额增幅仍然处在较高水平。去年全市已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总营业额达1562亿元,同比增长16.8%,剔除新增因素,营业额同口径同比增长6.8%;从空间分布来看,新增城市商业综合体向各区分散式扩增,各个区域多核心的格局正在形成;从商圈级别比较来看,市级商圈内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水平保持领先,社区商圈内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增速居前。
“首店”落户,在创新发展中成为弄潮儿
《报告》数据显示,城市商业综合体凭借其独特的商业魅力,正在成为“首店”落户的重要载体。去年上海共有226家“首店”开张,2018年上半年,共有256家“首店”亮相,其中有87%的“首店”选择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内开张运营,如兴业太古汇、K11、来福士、长风大悦城、上海环球港、世茂广场等成为“首店”的热点聚集地。
在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制定实施行动计划时,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曾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还要来上海购物吗?到底要购什么?大半年之后重新回答这个问题,她更有想法:“上海首店、品牌首发是2018年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重要关键词。上海的首店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城市,说明上海不仅是有品牌,更在创新发展中成为弄潮儿。”
《报告》认为,目前城市商业综合体既处于发展黄金时期,也处于新环境、新消费、新零售大变化时期,实体商业企业加速洗牌,经营差异化逐渐显现。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的不断成熟,有品牌,有能力的运营商凭借专业的商业运营团队,以品牌输出、管理输出等轻资产运营模式,根据客群需求和消费变化,提供从前期定位规划、招商、开业,再到后期运营管理的全流程支持,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大型商业项目,行业运营的专业化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作者:徐晶卉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