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首批规划建设的18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之一、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落户杨浦区长阳创谷园区。记者从杨浦区获悉,平台今日投入运营,将在保证公共服务、公益属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产业集聚和资源共享功能。
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拥有AI芯片研发环境与技术支持、芯片与AI大数据试验支持、学术人才知识库以及创业与商业拓展支持四大功能。平台总经理江伟杰介绍,平台新址投用后,将快速汇聚海内外知名AI芯片专家及行业资源,开发和引进类脑AI芯片所需的和核心关键IP,并针对AI典型的应用场景建设大数据试验场。
配备芯片研发设备、提供典型应用场景
平台首期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设有16个面积在150到260平方米的独立LOFT办公空间,每间LOFT都有专线连通平台的计算中心和实验室互联。平台承载主体、新氦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介绍,其人工智能芯片实验室配备了世界先进的芯片研发系统和设备,可提供芯片设计、测试及验证等专业服务。
人工智能大数据试验场将建设具有视觉、语音、生物信号等典型应用场景数据的大数据库,提供海量实验数据,帮助合作团队缩短芯片研发到产业转化的周期。产品设计中心将配备领先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及高端的3D打印设备,吸引国际水平的设计师对芯片终端应用的落地场景产品进行设计,并通过3D打印形成可使用的产品原型机。
江伟杰表示:“平台资源共享的对象并不局限于我们的合作企业,也对其他社会企业开放,主要面向筹建中的技术团队、初创阶段的创新企业、成熟运营的企业等等。我们目前已经接触三四十家企业。”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
该平台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采用企业、高校、政府及社会多元化资本投入的股权结构,由上海新氦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承载主体。上海新氦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由复旦大学、杨浦区政府、新智集团三方共同出资组建。
杨浦区科委副主任童惟平介绍,杨浦区希望在3年内建成上海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高地。区属国资企业上海杨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是该平台的股东之一,按照相关政策,功能型平台的财政资助资金由市、区两级共同安排。
长阳创谷现为上海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点,正试图打造“芯片+AI智能+应用场景”的生态产业链。杨浦区正支持长阳创谷将该功能型平台所在的A栋楼宇整体打造为“长阳创谷人工智能大楼”。
18家功能型平台有12家已启动建设
功能型平台是连接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桥梁,它们被视作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根据2018年2月起实施的《关于本市推进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上海围绕科技发展特点与趋势初步确定拟建设18个平台,其中先期启动“1+5”平台,“1”是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5”是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上海临港智能制造研究院、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功能型平台、集成电路产业功能型平台。
2014年初上海市科委选择体制机制相对灵活的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进行试点,对标比利时IMEC等机构,开展体制机制改革、产业技术服务、高端人才集聚等试点探索。在此基础上,上海围绕本市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进行了功能型平台布局。
“我们希望功能型平台具备三大功能,一是支撑产业链创新,为整个产业链不同环节的研发与转化过程提供技术服务;二是支撑重大产品研发,聚焦共性技术和产品的攻关应用;三是支持创新创业,为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引导和支撑。” 上海市科委基地处的周婧介绍,上海先期布局的18个平台现有2个因方案不够成熟而暂缓建设,余下16个中的12个已经正式启动建设。
作者:钱蓓
编辑:孙华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