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清明节倡导人们重视亲情、敬重祖先,祭奠先人。近年来,虽然有些墓区大力提倡文明祭扫,鲜花祭奠、网上祭奠,也确实有许多人已率先实行,但每年依然有很多人沿袭传统的燃烧纸钱等祭奠模式,每到传统的清明节,众多市民到墓园祭扫亲人,各种祭祀用品便蜂拥上市,墓园祭拜除了摆放鲜花、食品、水果,已从香、烛、鞭炮、烧纸、冥币、金元宝等,有些还升级到纸手机、纸电视机、纸洋房、纸轿车、纸电脑、纸麻将等新式祭祀用品,且花样不断翻新,墓园中大量焚烧锡箔冥币,直接增加大气中PM2.5含量,严重污染空气质量,完全背离了清明的节日初衷。笔者建议:
1.自古以来清明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为此国家也顺应民意,把清明节列入国家法定假日,让大家能有祭奠先人的时间。但祭奠应该进一步大力提倡环保的方式:比如献花、种草、植树等文明祭祀方式,是不忘初心的教育,再出发的起点;普通老百姓为自己先辈书写传记等,用书信、传言等方式,让逝去的亲人活在自己的记忆文字中,也为后世家族留下珍贵纪念。
2.清明节积淀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并非唯有扫墓、吃青团两件事,弘扬清明节的内涵,创新清明节的方法,亟须张扬节庆的传统,除了祭奠先人扫墓,更应倡导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信息传播渠道,来文明环保祭祖、祭奠逝者,如可网上祭拜、短信微信祭奠、电波诵读等现代科技祭祀方式,抑或是向先辈汇报成长历程的大好时机。
3.还可安排更多有意义的春日活动,类似踏青郊外,放飞心情,文体游戏等,既感受明媚春光的芬芳,又让整个清明节假期,充满清新和文明气息,具有现代文化内涵,更好的去传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内涵。如有的墓园举行清明感恩典礼,通过微视频采访,饱含真情的讲述,用微视频“穿越”追忆故人的高风亮节,遥想在天国的亲人,这些做法,都传递出普通人平凡而真挚的清明情感,进一步激发起清明节社会和家庭的正能量。
作者:吴琪 赵维光
编辑:周俊超
责任编辑:王胜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