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西中学、肿瘤医院等12家单位,即将与海内外80多家人工智能(AI)代表性企业合作,联手打造一批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AI应用标杆。明年春天,“未来学校”“未来医院”“未来银行”等有望在上海落地,并作为样板,向更多场景复制。
全国首批AI应用场景昨天发布,这是上海为优化人工智能生态、推动产业社会同步发展的重要举措。值得一提的是,这些AI场景不会只是“技术的堆砌”,它们可能会重塑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从而为上海探索一条能全面释放AI价值的新发展道路。
以开放姿态,为全球创新者提供舞台
昨天发布的12个场景,分布于AI与医疗、教育、社区、政务、园区、交通、金融七大领域的结合点,包括以微软、IBM、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为代表的国际知名企业,以商汤、依图、旷世、深兰科技等为代表的本土AI头部企业在内,海内外85家企业将与12个主体单位联手,把AI技术进行集中投放落地。
场景是AI发展的核心要素。作为国内AI产业高地,上海的优势不仅体现在AI企业集聚、人才荟萃,更在于上海是一个超大型城市,拥有极为丰富的AI应用场景。AI要全面释放价值,就必须根据需求,对各种“碎片式的技术”进行集成,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但AI落地,必须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不断做优化迭代,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如果能率先深入对接某个场景,其意义不亚于开发出一种新算法。
这次发布的12个场景,是在全市仔细筛选后,向全球企业释放的宝贵资源,体现了上海为全球搭建创新舞台的开放姿态与睿智判断。事实上,全球AI产业对此反响热烈——在方案征集阶段,上海共收到来自全球的170多份计划书。
不只是技术秀,更会引领流程再造
12个场景总建设预算有望突破3亿元,每个场景都会是多家AI企业、多种AI技术的联手。但是,这绝不会是一场简单的“技术秀”,事实上,与技术变革相比,AI更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引领革命性的流程再造。
以“AI+教育”为例。据了解,上海老牌名校市西中学,这次就希望能基于AI,打造出新的学习模式。不仅将在教室里引入机器视觉、语义分析等AI算法,为老师提供AI助教,更重要的是,该校将打破常规,选一部分学生组成“AI班”,试点根据AI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结果,设计出因材施教的分层教育方案。
而在肿瘤医院,AI的角色也不会只是当好医生的助手,在医生忙不过来时读读CT/核磁共振片子。该院正考虑将AI融入诊前、诊中、诊后,打造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模式。未来,病人挂“专家号”可能比现在容易得多,因为在AI的导诊之下,有限的专家资源将不会被浪费在初诊环节,而是投入到关键阶段。
总体而言,上海深思熟虑推出的这些场景,基于技术,更会超越技术;将以AI开启新视角,审视传统技术无法消灭的行业痛点。也正因为触及流程再造,这12个场景的建设不同于信息化改造,它们大多是“一把手工程”,将由校长、院长等亲自牵头。
三个落选场景为行业发展指出方向
事实上,去年年底上海向全球发布的AI场景方案,涉及十个领域,但昨天发布的只是其中七类。记者注意到,缺席的三类场景,分别是“AI+工厂”“AI+安防”“AI+家居”。
据了解,这三个“AI+”领域的缺席,主要是因为征集到的技术方案水平一般,或是不够成熟。缺席既反映出上海“宁缺毋滥”的自我要求,同时,也折射出目前AI应用所存在的短板。
专家表示,智能工厂、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领域虽然有一些AI技术,但是比较零散,未能有效串联,还不能在整体上改变工厂、家居的面貌。不过,工厂、家庭很可能是AI应用最重要的场景,因此,上海在AI场景方面的探索,也为行业发展指出了方向。
不久前,上海第二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已经发布,将围绕医疗、教育、城市管理、商圈、文化、旅游等领域,继续向全球征集解决之道。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特别希望能为工业、农业插上AI的翅膀。预计到明年,全市将形成60个AI深度应用场景、6个创新应用示范区,从而在全国率先打造出以AI深度应用为特色的智慧城市新亮点。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