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这类一场连续数天或数周的艺术聚会,融入了多种音乐表现形式。
不同的音乐节风格各异,巴斯音乐节历史悠久,汇聚世界顶级演奏家;草莓音乐节富含春天、浪漫、爱的等元素;百度糯米音乐节旨在释放青春和激情;草坪音乐节让观众可以席地而坐;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彰显摇滚风格……这些音乐节,都有个共同特点——这几年走得路线越发平民化。
照例说,平民化风格可以让广大市民更好地接受。不料却涌现了一个大问题——据官方统计,这些音乐节多数都入不敷出。网民不禁思考,音乐节到底怎么了?
摇滚乐的盛宴居然日薄西山
十年前,华裔导演李安的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横空出世,曾让这个曾经举世瞩目的美国的音乐节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60年代中晚期,战后的思潮很激烈,年轻人有足够的见解却不被重视,挫折感与避世感顿生,他们渴望一种与世无争、和平、平等的世界,消除贫富差距。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而它的超前成功又使青年人重拾信心。
首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于1969年在纽约州伯特利举行。当时,约40万人来到了这片泥泞的田野上,摇滚乐一响,现场观众无不为之沸腾。“伍德斯托克”自此成为了一个文化名片,世界人民都目睹了流行音乐塑造文化的力量。
日前,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还有不到3个月就要迎来50周年庆典。当时当下,在已经充斥着大型音乐节的音乐市场上,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却难以延续往日的光辉——近日,官方消息称:日本电通安吉斯集团在投入3000万美元之后又决定撤资,如果音乐节无法找到下一家投资方,只能被迫取消。
消息一出,乐迷们都不淡定了——莫非全球最重要的摇滚艺术盛宴都已经萧条成这样了?
中国音乐节赚钱还是赔钱?
反观中国,十多年来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矛盾的局面——据官方数据显示,一边是80%以上的音乐节都在亏损,但资本仍在不断涌入;一边是音乐节数量不断上升,但除了举办地和名称的差异,很难在演出阵容上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十多年前,中国音乐节屈指可数,早期的迷笛音乐节、摩登天空音乐节都曾被称为“中国的伍德斯托克”。
这几年,音乐节却早已成为假期经济中最热闹的重头戏。有着“四季”篇章的上海草坪音乐节已经在4月中旬奏起了春天的序曲,刚结束的五一黄金期,草莓、迷笛等若干音乐节扎堆登场。与此同时,资本力量也不断涌入,仅2017年,音乐类企业融资事件达76起,其中6家企业融资金额达亿元。
尽管举办音乐节是一项巨额投资,且盈利困难,依然有源源不断的入局者。据小鹿角智库统计,2017年国内市场共有音乐节269个,同比上年增长33.8%。另据统计,2017年音乐节总票房达5.80亿元,增速达20%。
网友们不禁要问:音乐节到底在赔钱还是赚钱?在热闹与喧嚣中,音乐节怎么保持理性?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王瑞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赔钱和赚钱很大程度上取决去音乐节的定位。日前,主打流行元素的音乐节盈利的可能性较大,其一是因为受众面广,可以在八万人体育馆等大型场所举行,一场演出售出的门票数以万计。其二是因为演出的人员较少,在设备方面使用电声即可。相比之下,歌剧、交响乐等高雅音乐为主体的音乐节演出人数往往多达百人,制作成本也比较高,演出场次也不多,这样一来,容易入不敷出。“上海的很多音乐节虽然在经济上存在一定亏损情况,但是它们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形态,传递出来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审美,让这个城市更具温情、更有温度、是体现城市文化品格的载体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经管学部副主任、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认为,说这些音乐节的亏损,源于只考虑了音乐会的直接受益,“音乐节在各线城市‘攻城略地’,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它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盈利,会形成显著的间接收益。音乐节吸引大量人流,不仅拉动了当地消费、酒店、旅游、餐饮、交通等产业链的发展,而且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景区的知名度,各类厂家也纷纷借此机会开展营销推广”。
音乐节的未来不单只是音乐
音乐节的前景并非没有光明——至少,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演出服务业市场前景及研究报告》,初步测算2019年中国演出市场规模将达到535亿元。在文化产业繁荣背景下,音乐节仍是热门的生意。
中国音乐节如何将热度持续下去?首先要做的是通过改善来提升观众们的视觉体验。
草莓音乐节每年都在改进舞台与周边,改善观众体验。草莓音乐节的年度主题叫“循环世界”,这个泛环保的大概念,涉及物料循环利用、提高音乐节发电效率等项目。
其次,借助音乐之外的元素也成为了很多音乐节拓宽影响力的考虑之处。日前,一部分非一线城市的旅游景区通过音乐节、文化节增加关注度。比如贵州遵义赤水在2017年举办赤水河谷音乐节,在国庆长假迎来187万人次游客,同比增长35%。
这种蹭热度的方式是否可取?顺德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副总余虹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要考虑举办这个音乐节的目的在什么。“如果目的是带动旅游和带动当地的文化氛围,和旅游等元素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如果是想要做经典艺术交流和分享,应该走高端的路线。”在她看来,受众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普通人更多的是得到体验性和娱乐性的满足,专业的音乐节影响的是小众群体。
殷德生认为,人流量就是经济流量,一个城市的音乐节带来客流量的流入,这实际上就意味着经济流量的流入。音乐节的舞台等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还能引起诸如音乐制作、音乐教育培训、音乐录音等文化产业的集聚,这种聚聚不仅可以提升生产率,而且会形成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基于此,现在的城市音乐节越来越注重差异化,这容易形成城市的各种主题音乐会,与该主题相关的产业就越容易形成集聚,从而成为要素流的重要节点城市。
王瑞表示,音乐节可以和购物、旅游等元素联动,形成一种资源,更大的发挥资源的效益,进行资源的整合,得到1+1大于2的效果,使得项目更加多元,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或许,音乐节的未来,不单单只是音乐。
作者:汪荔诚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