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闵行文化公园,还立着一座三层碉堡,它记载着上海解放时一段鲜为人知的悲壮的历史。
1949年春,国民党为固守上海,在上海城区外围防线建造碉堡防御工事,在七宝地区修建碉堡34座,其中在今红明村12座,九星村14座,七宝村4座,其他4座。
位于漕宝路的七号碉堡,战略位置最为险要。漕宝路古时为驿道,是进入上海市区的陆上要道。
1949年5月,解放军27军由松江、泗泾一线东进,15日攻占七宝,16日27军先头部队向漕宝路七号桥碉堡发起攻击,遭到国民党军顽固抵抗。解放军战士们与固守桥头雕堡的敌军激战三昼夜,最终攻克了七号桥防线,打开了解放上海市区的西大门。
七号桥碉堡是扼守漕宝路的重要据点,这座碉堡为三层母堡。
造碉堡全部工程历时半年有余。期间,国民党军政人员到处强派民工,并乘机敲诈钱财,广大农民深受其害。
当时七宝镇漕宝路一带曾流传过一首歌谣:“造碉堡,造碉堡,一只碉堡二十条(指金条),百姓出钱又出工,官老爷金子满腰包。”
七宝镇地下党通过打入国民党保甲组织的地下党员带领群众开展反筑碉堡的斗争。对国民党部队来派工,采取“一避,二磨,三暗损”的办法作斗争。所谓“一避”就是发动群众逃避派工、拉夫;“二磨”,就是追得紧,逃避不了,就去“装门面”磨洋工;“三暗损”就是寻找机会暗中破坏,如趁敌人不注意,就把水泥倒掉,浪费掉。
与敌人斗智斗勇、反筑碉堡的过程中,一批地下党员献出了生命。地下党员赵瑞卿就是其中之一。
赵瑞卿(1909-1949),男,七宝镇沪星村沈家巷人。按照上级指示,赵瑞卿打入七宝镇政权组织,担任镇公所副镇长和保长的我地下党员赵瑞卿,因为在反抗拉夫和利用筑碉堡中间了解敌情,受到国民党军官的怀疑,惨遭毒打,从他家沈家巷一直打到二、三里外的小涞桥天主堂。赵瑞卿遍体鳞伤,口吐鲜血,英勇不屈,为上海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个地区还记载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历史。当时,漕宝路七号桥为日伪检问所“清乡”关卡,汉奸周佛海的“上海税警团”曾以此为据点,袭击新四军。1945年,新四军攻击该据点,击毙了匪首李英杰等。
如今,“七号桥抗日、解放战争纪念地”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者:周渊
图片:七宝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提供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