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直通车(Z99/Z100)是往返于上海和香港的直通客运列车,全程1991公里,是直接连通上海和香港的陆路纽带。作为长途运行的出入境直通车,沪港直通车有其特殊性,一是硬件设施简陋,全封闭式的老式车体,全程运行超过19小时;二是乘客构成较为单一,多为背包客和廉价旅行团,而且以老人、小孩、孕妇等相对体弱者居多;三是存在列车旅客特有习惯——自带食物以解决漫长旅途饮食问题。以上特点及上海夏季的持续极端高温湿热天气,为沪港直通车食品安全埋下了极大隐患。面对问题,上海车站海关对症下药,多措并举,全方位保障,努力将沪港直通车的食品安全隐患“拒于车窗之外”。
重抓“牛鼻子”
保障食品安全,“从源头抓起”是关键的一步,车站海关不断加强对供车食品单位的监管,重抓“牛鼻子”,建立健全供车食品的可追溯体系。
车站海关对食品供应商实施备案管理,对供应商资质进行逐个排查。指导供车食品单位建立食品安全档案,将供应商档案(如卫生许可证复印件)、食品及其原料(如禽、畜肉)检验合格证明、饮用水检测合格证明、食品验收记录和入出库记录等整理成册,同时倡导引入“电子档案”,以方便实时更新和查询。
车站海关对供车食品单位实施分类和量化分级管理。根据单位的经营范围进行分类,根据类别不同针对性设计专项检查项目,同时根据卫生许可审查和日常卫生监督的评分结果进行分级,根据级别不同采取不同的监管频次和监督手段、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约谈方式。坚持日常监督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在节假日期间开展专项风险排查,梳理和摸清食品经营单位的“家底”,对食品经营单位的卫生管理制度和申报制度的落实、产品质量、从业人员体检和培训、食品采购贮存和经营过程、经营场所和食品仓库的环境等实行全方位、全链条监管,实现各环节责任清晰,形成全程可追溯体系。
啃下“硬骨头”
沪港直通车上设有餐车,为旅客提供套餐和预包装食品,其卫生状况直接影响旅客“舌尖上的安全”。餐车厨房的原料在首日出境前几小时运上车,需供给之后两天行程(包括出入境两列车)的餐饮需求,列车生活饮用水则在上海、株洲和广州东站停靠补充,烹饪等食品加工活动多在列车运行时进行。因此,饮水及餐车食品的监管似乎鞭长莫及,可谓“硬骨头”。
对此,车站海关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将餐车的监管纳入国境口岸卫生许可的监管范畴。在卫生许可审查时,要求餐车上级领导协同,对照法规要求,逐一检查,按最高标准整改可能隐患。在日常卫生监督时,采取“定时检查+重点监测”制度,对每趟列车开展“定时检查”:仔细核查供车食品清单,重点检查餐车和食品储藏室卫生,切实从内外环境、“三防设施”、废弃物盛放容器、废弃油脂管理、食品贮存(如生熟混放)、冷藏(冻)设备等细节入手,形成一套完善的登车卫生监督流程,确保列车发车前的食品安全;定期开展“重点监测”:对食品开展快速检测,对车厢的生活饮用水开展卫生监测,从而掌握列车食品、饮水详细完备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不断的言传身教,提升列车食品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使这些食品安全隐患的“携带者”兼职“监督者”,成为运行途中食品安全监管的最佳利器。
打好“组合拳”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自2011年举办以来,每年活动主题各有不同,却离不开“尚德守法”和“共享共治”这两个关键词。尚德守法是治本之策,共享共治是解决之道。
为此,车站海关积极探索,主动出击,多途径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一是持续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主体责任意识,倡导“同治同担”理念,在做好监管工作的同时,对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卫生知识水平。二是加强对旅客的食品安全宣教,把握旅客候车的空闲时间,讲解《食品安全法》、进口食品安全状况、食品安全小常识等,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素养和防范意识。同时,与铁路口岸运营方、直通车运营单位通力合作,建立口岸食品安全联动机制,动员列车员加入到宣教的队伍中来,充分利用列车广播、列车员巡车等手段,向旅客传播食品安全知识。通过打好联防联控“组合拳”,推动社会共治,进一步筑牢沪港直通车食品安全的堤坝。
自2003年10月1日上海铁路口岸运行以来,五千多列次直通车行驶于上海和香港之间,一百多万人次乘坐该车,数百万件行李入境,但目前为止,食品安全事件“零发生”,食品投诉“零发生”。车站海关以最严谨的态度、最严格的监管处理食品安全这个最严肃的问题,不断提升沪港直通车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作者:何易 陈昭君
编辑:李静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