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莲藕,四斤大白菜,一斤西红柿,二斤茄子……”近日,上海闵行区一社区,在窗帘店里忙着生意的王女士趁着空闲拿起手机,从“食行生鲜网上商城”里快速选了几样菜。尽管附近也有不少蔬菜摊子,但王女士更看重这些蔬菜的品质。“这些都是来自徐州的大棚蔬菜,送到家门口的食行生鲜货柜时十分新鲜。”王女士说。
网上选购新鲜有机蔬菜,对许多上海市民来说,或许只是他们日常生活方式中的一次“局部的、细节的改变”。但是,对于终日在徐州生活、耕耘的农民而言,这不啻于一次发展路上“市场大开”的全新突破。徐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全省第一,占比超过20%,徐州市蔬菜播种面积每年稳定在670万亩左右,年均总产量约2000万吨。设施面积220万亩,形成以环城区、东陇海线、黄河故道沿线、丘陵高亢山区4个特色产业带。但过去这些种植蔬菜的乡镇面临地域偏远、品牌不响的两大“壁垒”。
养在深闺人不识,如何让徐州蔬菜被畅行天下?
2017年徐州农业瞄准上海市农业新业态、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以常年保供四季保鲜的优质时鲜蔬菜,丰富上海市民的绿色消费需求。按照《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生产经营评价指南》要求,对标评价基地规模、种植品种、检验检测、标签标识、追溯功能、视频监控等各项指标。历经3个阶段现场考察和县区自查自评、市级初评、上海方面综合评定,在上海市商务委的大力支持下,徐州市有20家蔬菜基地正式挂牌,不但实现了全市7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而且每个涉农县(市)挂牌基地均在两个以上。经过多年努力,徐沪两地在农产品产销对接方面已形成良好的合作基础,徐州在上海设立的农产品直销门店达900多家,年销售额350亿元,丰富了上海市民的“菜篮子”,鼓起了彭城乡亲的“钱袋子”,搭建了徐州名特优农产品进上海的“直通车”。
为什么上海(徐州)蔬菜外延基地成为了成为了上海消费者信得过的“菜园子”“果园子”?据徐州农业农村局局长杨亚伟介绍,“为致力于打造“徐州一上海蔬菜外延基地”这一区域公共品牌,徐州市出台了《徐州—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建设行动方案》,严格按照上海外延蔬菜基地的生产经营评价标准选址,共有60个蔬菜基地参与创建,20家挂牌,每个基地规模在500亩以上。徐州还积极整合各项涉农资金,加大扶持力度,由市财政对挂牌的外延蔬菜基地、直销窗口或配送中心补助。"
据悉,徐州对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建立了质量严格的安全管理追溯系统,实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保证了最优质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同时大力推广从外延基地到超市配送中心再到门店“全程不倒筐”模式,基地对产品先期分拣包装,采用标准化托盘和周转筐,实现全流通环节带托盘的“一贯化”运输;加强与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基地的转化应用;调整优化品种结构、种植模式,逐步降低大路货进入上海市场比例。
今天下午,2019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合作恳谈暨农产品品牌发布会在上海举办,徐州市农业农村局精心遴选了117个品牌农产品,涵盖优质粮油、绿色蔬菜、高品质时令干鲜果等参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新品种也登场了,比如一种“阳光玫瑰葡萄”,是当地2019年从日本引入,2013年开始栽种,徐州天观农业科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葡萄在日本购买每斤需要500多元,如今引进国内栽种之后,每斤售价已经降低到每斤100多元,“如今这种葡萄在上海已经能买到,主要供应城市超市等高端商超。”
“彭城收,养九州”。据徐州市副市长毕于瑞介绍,徐州自古是历史上九州之一,自然资源条件兼具南北之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徐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达4000个。
“不过好酒也怕巷子深,优质农产品不能‘养在深闺人未识’。”毕于瑞介绍说,为了拓宽农产品的销路,徐州农业品牌建设逐步驶入快车道,出台了《徐州品牌建设行动三年计划》,坚持以“好品种”为基础,以“好品质”为依托,通过精心策划、包装、宣传、推介,未来将打造出”1+4+N”个徐州农业“好品牌”。
为此,徐州市将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不同消费需求,既生产符合大众消费需求的优质大宗农产品,又开发满足个性化、特色化需求的高端农产品,擦亮老品牌、打响新品牌。做优做强20个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产品品牌,其中20亿元级1个、15亿元级1个、10亿元级3个、5亿元级5个。
未来,徐州将“四力”齐发,充分激发政府引导力、市场驱动力、行业协会组织力、企业和农户参与力,开始着力打造徐州区域公用品牌,把徐州区域公用品牌的申报、建设和维护作为各级政府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建立健全品牌认证、推广、保护、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机制体制,让徐州农产品畅销全国。
作者:徐晶卉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