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再度迎来一波监管期。日前,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6部门联合印发了《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原则上不得收取用户押金,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押金最长退款周期分别不超过2个工作日。新规从6月1日起正式施行。
作为共享经济最典型的代表,共享单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下半场。经历了井喷式发展、资本扩张“跑马圈地”、各地政府监管收紧以及“免押大战”等各个阶段,这个行业出现了少有人猜到的结局:小黄车处于濒死边缘、摩拜单车以卖给美团得以保命,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则出现了蓝色的“哈啰单车”。“黄橙大战”变成了“蓝橙大战”。
现状:从粗放型扩张到精细化增长
经历过前一个时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共享单车品牌,前期几乎都是靠着大平台和大资本推动进行野蛮扩张,但如今,外部的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资金几乎已经“断供”,而城市管理者也收紧了每个城市的“配额”。哈啰出行供给经营管理中心总经理程亮这样总结共享单车下半场的趋势:从粗放型扩张到精细化增长。对于企业来说,精细化增长更多需要考虑如何赚钱以及高效运营。
在此之前,包括摩拜、小蓝单车、哈啰单车均已经开始涨价,三家企业不约而同地将收费从半小时1元变更至15分钟1元,与此同时,摩拜单车在部分一线城市的“月租”也涨到了20元。
除了涨价,通过精细化运营来“节流”也是一招。此前,哈啰单车对外透露,一辆单车的运营和折旧成本为0.9元,也就是说,产生一次骑行即可实现单车盈利,程亮透露,如今哈啰针对成本还在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持续优化。
“技术赋能”是程亮经常挂在嘴边的词,在他看来,当共享单车走向运维为主的新阶段,前线的精细化运营,并不是靠前线个人努力就能达到的结果,以智能技术驱动精益运营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比如,对于一辆单车来说,如果驶入小区,极大可能在未来5、6个小时内都不会被再次“翻牌”,而停在街边的车一般可在40分钟内被翻牌,因此哈啰单车研发出了“解决黑洞技术”,即在大的营运区中识别一个个社区“小黑洞”,有效提高车辆的“翻牌率”。
在哈啰单车,这种的“黑科技”还有不少。比如,蓝牙聚合技术可以让单车与单车之间实现“互通”,在一定范围内,可让运营正常的单车自动上报周边的故障单车,大大提高运维人员的效率。还比如,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AI调度正变得越来越聪明,确保有效的车辆和有效的区域在时空上高度契合。
未来:物联网场景下存在巨大想象空间
共享单车这个词已经趋冷,但并不代表整个行业的空间见顶。“每天中国的出行总人次达到28亿次,其中10亿次是两轮出行,国内市场还有很大空间。”程亮说。
就在上周,哈啰出行与德国巴斯夫集团、北京移动、东磁集团、欣旺达电子有限公司和比克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深入推行精益合作战略,促进全产业链效率升级。此次合作的领域涵盖先进材料、智能通信、电池、太阳能组件、电机等产业链关键领域。
与产业链生态伙伴精益合作战略的全方位践行,在极大地提升全产业链效率的同时,重塑了行业价值链的传导。过去,客供关系停留在“你生产我买货”的传统模式,而通过与产业链生态伙伴的精益合作,哈啰出行联同供应商结合行业发展及趋势,共同挖掘、整合资源,研发新产品,共同推动产品的迭代和进化,这有利于重塑行业价值链的传导方向。
以电芯为例。在电磁行业,人们认为最好的电芯要用在新能源汽车上,但事实上,共享环境下的助力车,对于电芯的要求是最高的。比克集团常务副总裁李凤梅透露,此次战略合作,比克电池将为哈啰出行提供全系三代助力车的电能驱动系统,未来将通过新项目难点协同攻关、产品测试认证等进一步深入精益合作,共享共赢。”
此外,哈啰出行供给经营管理中心总经理程亮向记者表示,结合5G的发展和IoT的进程,未来的两轮出行会越来越智能化,哈啰出行也在提前做一些探索与布局。
哈啰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表示,过去两年半哈啰出行已累积为用户提供超过120亿次的出行服务,基于中国两轮出行高频刚需和痛点,未来两轮出行市场还有巨大的改造与升级空间。
作者:徐晶卉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