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文汇
当感性的艺术与理性的人工智能(AI)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上海当代艺术馆率先为艺术推开了一扇“AI之窗”。6月19日,一场名为“基本世界:智能艺术”的展览拉开了Art×AI系列展览的序幕,四个艺术科技跨界展览项目将先后登场。在这里,所有艺术作品都“变”了——结合了人脸识别、人脸3D重建、风格迁移、体感、数据可视化等多项前沿人工智能技术,让艺术有了动态的生命,有了更丰富的延展。
AI自主学习艺术风格,进行实时创作
走进展厅,最夺人眼球的展品是一幅跨越两面墙、延展十几米的壁画,取名《AI争霸》。细看壁画,与过往的创作不同——它是手工和数码贴纸的结合,寓意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青年艺术家李元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创作初衷:选择平面壁画形式是因为它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数码图形可以做到超越手工的精确并天然具有这个时代的数码美学气质,因此拼贴壁画是结合时代精神和手工感的一种实践方案。
巨幅壁画旁边,电脑里的《AI争霸》游戏很不起眼,但形式活泼。它使用了壁画同样的素材,形式则是前人工智能时代的游戏交互方式,营造出一种类似真实世界的虚拟体验。
记者还在现场看到了一幅艺术家与人工智能企业商汤科技合作开发的作品《南京西路风格迁移》。李元素告诉记者,这件作品中,人类为机器设定一些准则,机器通过训练和自主学习图像特征,可以将“看到”的人物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并进行风格化加工,“在这件作品里,AI自主学习艺术风格,做出了自己的实时创作”。
为普通人的生活构建起一条全新通道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人工智能与艺术的碰撞已经散发出无穷魅力。当AI与艺术相遇,一个有趣的思考被提出:人工智能究竟能赋予艺术怎样的崭新活力,实现过去达不到的境界?
上海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孙文倩认为,全新的尝试能够有效拓展观赏艺术的人群范围,“艺术是无界的沟通渠道,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科技与艺术的深层次连接,我们希望带领观众以别样的科技形式体验艺术、探索艺术,与艺术进行全新的高科技互动,带动更多人感知有温度的AI艺术”。
在李元素看来,艺术的边际正在拓展,但人文、手工、感性并不依赖机器才能存在,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对艺术的作用不会是颠覆性的,它的作用体现在扩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媒介、创作素材和灵感。
记者了解到,未来三场Art×AI系列主题展览也将融入多项AI前沿技术:艺术家张赢的《练习课》将印象派大师梵高和新表现主义大师蒙克的3D人脸重塑置于展厅内;艺术家刘佳玉的《上海天空的艺术表达》则运用AI遥感技术,观众可实时看到地球另一端天空的云朵变化;艺术家周褐褐的《与雕塑的互动》则运用了实时深度估计和三维重建技术。
商汤科技遥感事业部总经理张琳认为,艺术与科技本是两个高冷的领域,它们的深度结合,能够为普通人的生活构建出一条全新通道,为艺术产业的未来带去更多想象空间。
作者:徐晶卉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