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今天的市政协旧区改造推进情况及主要问题专题视察活动中获悉,备受瞩目的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与旧区改造计划迎来又一关键节点。截至目前,黄浦区共完成旧改签约已超过4000户,年初定下的8000户目标已完成过半。与此同时,黄浦区内4个项目启动生效,包括老西门689街坊、67街坊西块、563街坊、福佑中南块。
地处老城厢区域内的福佑地块一直以来都是居民呼声最大、改造愿望最强的区域之一。去年10月,涉及居民近2600户的福佑北块启动签约,仅用一周签约率便突破99%。今年,福佑中南块的征收工作全面推进,力争今年底实现福佑地块两个项目同步收尾,使后续土地出让、规划落地、建设开发进入“快车道”。
历史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如何平衡?
停留在许多上海人童年记忆里的老城厢位于黄浦区环人民路、中华路以内区域,总占地面积约199公顷。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最上海”的样子,大量上海传统民居形态被完整保留。但老城厢地区空间逼仄、住宅密布、商居混杂等特点也让住在这里的人们逐渐跟不上城市演进的步伐。
为了在历史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之间寻得一种平衡,黄浦区选择对房屋肌理较为清晰、风貌保护较为完善的老城厢第三象限,按照可改、愿改、尽改、快改的原则,通过公共设施配套、综合改造等不同路径有序推进,实现历史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的有机融合。
黄浦区表示,未来将考虑适当恢复文庙原先规模,同时计划改造更新黄浦区图书馆,在逐步改善民生的同时,也进一步突出老城厢地区的文化教育气息。为了呈现出一个更透亮、干净的老城厢,黄浦区今年还将实施中华路、人民路架空线入地工程,目前该项目已开工,预计今年9月底前竣工。等到该项目竣工后,架空线入地工程还会随着老城厢地区的逐步保护开发继续向纵深推进。
旧改进入“加速期”,老城厢的未来到底应该怎么走?
随着一个个旧改项目加速推进,“空下来”的老城厢让许多人开始思考起一个问题——老城厢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教授卢永毅表示,老城厢地区的旧改推进工作远远快于他曾经参与过的思南公馆项目,但此时我们更应注重老城厢地区的整体区域规划。从历史沿革角度来看,未来这个阶段或许将会是能被载入老城厢历史的一段城市更新之路。卢永毅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出台一个老城厢地区的整体规划,在具体小地块的开发过程中则尽可能引入市场力量,使老城厢开发既有效率,也更精细化。
在此前的一些旧改项目中,有些曾经活力四射的街区却在改造后随着原住民的迁移而逐渐没落了下去。卢永毅希望,未来迎来新生的老城厢依旧也能延续它曾经的活力、热情。他认为,除了基本的旅游产业,老城厢地区可以引入更多新业态、新产业,打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主任蔡永洁认为,老城厢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这是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未来,或许这种“小”的特质也可以被复刻到老城厢开发过程中,引进更多创意类小产业,迸发出更多产业火花。
占据着黄金位置的老城厢地区沉淀下了许多不可复制的海派历史文化,它的下一次转身,让人期待。
作者:王嘉旖
编辑:李静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