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提升后的孙中山故居,上海建工园林集团一分公司供图
上海有两三百处名人故居,其中大部分被改建为纪念场馆,成为城市人文地标。近几年,一批开放已久的历史建筑风貌步入提升改造期,将给游客带来更舒适的参观体验。以上海孙中山故居为例,经过长时间的运营展出,这里一度设施陈旧、铺装破损、植物郁闭,于是,景观提升工作被提上日程。
给上海名人故居做景观提升,需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据上海建工园林集团一分公司项目团队介绍,首先,故居建筑本身就是受到严格保护的历史建筑,在进行景观提升工程时,建筑立面的一砖一瓦都不能改变。
其次,故居是留存名人生活痕迹、内在精神的纪念场所。一方面,故居展示着与名人相关的历史文物,另一方面,还记载了名人的生平和故事。所以,在进行景观提升工程时,需要配合不同故居的特点,尽可能加入纪念性文化元素。
除此以外,上海的名人故居需要兼顾海派风情,注意对不同建筑风格的判定,准确拿捏材料、色系、装饰构件等元素,让新建景观不显突兀。考虑到名人故居往往紧贴市政道路,安全起见,必须优先满足交通集散的需要,这样留给景观提升的空间就异常狭窄,要多在铺装装饰上动脑筋。同时,故居内大树、古树较多,在保留保护的前提下,增加灌木地被,丰富景观层次。
本着这些原则,上海建工园林集团一分公司项目团队认真梳理孙中山故居现状,确定了提升服务设施、休闲场地和绿化植被的具体方案,引用孙中山所提出的合人情、顺天意、应潮流三句名言,作为香山路、文物馆后花园、办公楼后花园三大区域的景观主题,实现了故居景观功能性、观赏性和纪念性的协调统一。改造的核心在于,通过一些新增的纪念性景观,让参观者在尚未进入建筑内部参观时,就能感受到名人的特征烙印。
为了呼应纪念性诉求,香山路人行道转化为纪念景观道,一旦浸染上名人的印记后,景观就有了“生命”。考虑到故居经常要举办学习、纪念等活动,增加移动花箱可以保证重大活动期间的景观效果。文物馆后花园通过植物迁移、汀步提升和排水系统梳理,打造成舒展流畅的自然式景观。圆润的卵石把排水管隐藏在身下,保留下来的水井用彩色混凝土压印技术进行铺装,营造仿天然石材效果,在红枫映衬下,别具风味。
作者:史博臻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