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城市的飞速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上海这座汇聚了无数人才的城市,科技发展可见一斑。168家重点实验室、8700种中外科技期刊、6000多万条专利文献、16261台入网大型科学仪器……一连串的数据显示其具有的科技资源。科技券政策于2015年正式试点,首届长江经济带科技资源共享论坛于2016年举行……一系列的开拓举措,足以证明上海科技平台之广阔。上海纳米材料检测中心、理化分析测试公共技术服务等108家检测机构的行业检测服务更是覆盖了电力工业、有色金属、建筑材料等各个领域。
上海的科技发展可以走在这么前面,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政策—— “汇智虹桥·新侨创新创业经验分享沙龙”于6月28日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举行,多位嘉宾不约而同地提到,这一政策吸引他们来上海发展,并帮助他们在创业中度过难关。
政策让人才摆脱后顾之忧
人才想要在上海创业发展,必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落户的问题。
上海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帮助五类人才落户——企业首轮创业投资额1000万或累计2000万以上、持股不低于10%的在企业工作满两年的创业者直接落户;在最近三年内实现5000万及以上技术交易额的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可以直接落户;缴纳个人所得税累计达100万的可以直接落户;已完成在本市投资累计达到3000万元的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可以直接落户;运营本市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持股不低于10%的企业创始人可以直接落户。
图为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
这一政策,还给了人才资金上的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扬帆计划对于在沪单位的青年科技人员提供三年20万元的资金支持。青年拔尖人才开发计划对于博士学历以上的在沪高层次青年专业人才给与一定的扶持和帮助……
上海可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方圆圆就是创新创业人才政策的受益者。中科院硕士毕业后,她曾赴美国工作数年,2018年回国后参加了海归人才的一个创业大赛并获奖,从而开启了创业之旅。AI技术、人才培养、人才输出、企业项目咨询是她的公司主要的内容。
方圆圆的创业之路可谓是铺满了荆棘,“公司工作强度非常高,有时候快觉得熬不住了”,她告诉记者,公司最缺乏的是人才。技术出身的方圆圆坦言自己管理能力不足,公司有毕业于名校的海归人才。但是,因方圆圆之前对于政策不够了解,错失不少福利。如今,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给了公司资金上的扶持和帮助。
提升对于人才的服务,方能吸纳更多海外人才
图为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
关于华侨,近几年出现了几个新的概念。一是“新侨”,即指改革开放后出去的华侨。二是华裔新生代,多是指华侨华人在海外出生的后裔。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各种创业机会,极大地吸引了这两批人才回流。
上海侨办主任徐力曾经透露,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占了本市侨胞总数的70%。他们凭借国外先进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思维,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凝聚海外乡亲、推动居住国与祖国友好交往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中国软实力”的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在越来越多的回国创业中,迫切需要更为良好的创业氛围,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政策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公平公正、优质高效的投资创业环境。
图为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
如何吸纳更多“新侨”以及华裔新生代?提升他们的发展空间是首要考虑因素。
其一是自由宽松的环境的塑造。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回国创业,主要是为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吸引、鼓励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需要自由宽松的、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客观公平肯定人的成绩的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树立正确的人才理念并制订更好的为人才引进和发展服务的战略体系,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形成高端人才与高端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
图为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
其二,是对海外人才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提供投资政策、环境、项目和人才引进等信息内容的咨询,促进海内外交流合作、互动发展,使其能在更高层次、更深层面上充分发挥才智和能力。
其三,是关心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在沪创业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改善管理和配套服务,为他们解决在居留、入户、保险、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他们享受更完善的社会保障,能更安心于创业。同时,侨商会等社会团体可以加强华侨沟通交流,扩大社交圈,增加创业机遇,使他们更能感受到创业环境的向心力、凝聚力。
作者:汪荔诚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