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虹街道与京东京造合作定制的分类垃圾袋,让市民一边学知识,一边养成习惯。(京东京造供图)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日起实施,除了“恶补”垃圾分类知识之外,上海市民也做足了硬件准备——各种与垃圾分类有关的产品在网上热销。
上海市民为垃圾分类所做的准备,可从一组数据管窥一斑。京东华东地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实际购买情况看,仅仅“6·18”大促期间,分类垃圾袋和分类垃圾桶全国销量就分别达到去年同期的5.3倍和9.1倍,上海地区增长则明显高于全国,分别为14.9倍和70.1倍。
对于垃圾分类这件事,基层社区的需求清晰而急迫。新虹街道户籍人口约3.3万,由于地处虹桥商务区,此前街道曾寻找各路供应商定制垃圾分类产品,包括送餐袋、纸杯、餐具等;而这一次,电商主动找上门,推销反向定制的垃圾分类套盒产品等,街道欣然接受。京东京造项目经理赵吉军告诉记者,在这次反向定制中,企业认真了解街道社区和消费者的大量诉求。比如,目前市面上的垃圾袋厚度大多在0.005至0.006毫米,考虑到湿垃圾的重量,此次定制的湿垃圾袋厚度增至0.018毫米。
有了定制版垃圾分类套盒,新虹街道团工委负责人范敏汉做起基层宣传工作感觉更容易了。最近,新虹街道正在推行“21天习惯养成”活动,下辖所有14个居委会都参与其中,“定制垃圾分类套盒中的垃圾袋数量为22个,正好是白领每个月的上班天数。我们希望白领们在用完一盒垃圾袋后,能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还能养成分类的习惯。”范敏汉很有信心。
作者:本报记者 徐晶卉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