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业一证”就是把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个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这是“证照分离”改革的深化和延续,目标是要从“以部门为中心”的单个事项改革,转向“以企业为中心”办成“一件事”的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力争从根本上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
从现在开始,在浦东新区开宾馆、便利店、健身馆和餐饮店等,都只需要办一张许可证即可开业。浦东昨天在全国率先推出“一业一证”改革,实现“一证准营”,首批试点的10个行业平均实现审批事项压减76%,审批时限压减88%,申请材料压减67%,填表要素压减60%。
这项改革影响面大、操作复杂,但此次浦东一举亮出含金量十足的改革方案、10个试点行业以及法制保障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再加码,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审批事项压缩,两个维度探索“照后减证”
“过去我们开一个宾馆都要专门组成一个团队来办证,不仅得办特种行业许可证、公共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还要拿到消防检查的相应证书,每办一张证都要排队、填表,前前后后至少两三个月。”作为首批尝鲜者,鲁能集团上海分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孙明峰告诉记者,这次他们把中国首家JW万豪侯爵酒店开到浦东,恰好赶上了“一业一证”试点,只花两周多就走完办证历程,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这次我们开业比预计提前了一个月。而且,以后在浦东办证只要一个工作人员就能搞定。”
此次试点的首批行业包括便利店、体育健身场馆、宾馆、饭店、小餐饮、现制现售小商铺、烘焙店/面包房、咖啡店/茶馆、酒吧、药店等,经过改革后,平均实现审批事项压减76%。“这是一项集成式的双向改革,带来的审批服务方式的改变是颠覆性的。”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蒋红军表示,此次率先探索的是两个维度的“照后减证”,一方面在一个部门内部减证,即对一个部门内同一行业涉及的多个审批事项优化合并为一个审批事项;另一方面在多个部门之间减证,对一个行业准营涉及到的多个部门许可证“归并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
告别反复填表,“千企千面”精细化服务
“一业一证”改革对政府而言,更意味着从原来的粗放式服务转变为精细化服务,审批更高效。
浦东把原来简单堆砌、千篇一律的事项清单和审批要素拆分到最小颗粒,通过智能问答,按照“千企千面”的企业特征进行自由组合,形成定制化告知单、申请表和材料清单,真正做到企业点菜、政府端菜。
以便利店为例,企业可以通过回答是否已办理营业执照、是否经营酒类零售、是否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等12个问题,生成适用于各种情形的申请材料。
“这次就准备了一套申请材料,登录上海‘一网通办’平台‘一业一证’模块进行网上申请,没过几天就收到了许可证审批完成的短信通知。”上海苏宁小店总经理徐海澜告诉记者,“我们统计了一下,办理一家便利店原来在各个许可证办证环节大约需要38个工作日,目前是5个工作日;申请材料由原来的42份减少至10份,大大降低了企业行政成本,也提高了运营效率。此次改革显示了政府为企业‘轻装减负’的决心和力度,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在浦东创业发展的信心。”
在流程再造上,“一业一证”改革率先提出“一帽牵头”,一个行业由一个部门牵头建立“放管服”高效协同机制。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吴伟平表示,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可以由“一帽”牵头部门制定信用评价制度或规则,结合所归纳的信息对企业、行业进行更加精准的综合信用和分类评估。
营商环境优化,让企业更有底气和动力
三年多前,国家交给上海和浦东一项重要任务——“证照分离”改革。经过三年多实践,该项改革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成效。去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在全国推广上海和浦东“证照分离”改革的经验。
而“一业一证”改革是证照分离改革的延续和深化。前期,浦东在工业品生产许可证改革方面率先探索从“一品一证”到“一企一证”。浦东把这种理念运用到市场准入管理领域,推出“一业一证”改革,围绕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对政府业务流程进行革命性再造。
优化营商环境其实是最持久、最强劲的制胜之道。此次政府部门花大力气在开办环节进行“减负”,也让更多扎根浦东的企业对持续快速发展更有底气和动力。孙明峰表示:“上海未来七年要再造一个新浦东,我们酒店也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新的改革举措为企业经营创造了非常好的营商环境,极大增强了我们投资浦东、与浦东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信心。”
下一步,浦东将以“一业一证”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奋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
作者:唐玮婕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