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浦智创城绿色生态城区。(市住建委供图)
城市的边界无限向外延伸,是否就意味着“茁壮成长”?道路越修越多,是否就意味着交通便捷?对于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而言,求解“城”长的烦恼,是提高人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内容。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贯穿于祛除“城市病”全过程,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努力以扎实有力的试点工作,确保城市安全、有序、高效运行,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检验着城市管理的成色。眼下,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导下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实践稳中有为:今年6月,上海首批创建的绿色生态城区项目——普陀区桃浦智创城、宝山区新顾城、浦东新区前滩国际商务区,先后获得“上海绿色生态城区试点”称号。截至目前,上海勾勒出27片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蓝图,总用地规模约84平方公里。其中,临港管委会计划创建三个绿色生态城区;崇明区结合生态岛建设形成“1+4”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模式;宝山区、徐汇区均梳理了两个绿色生态储备区域。随着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回归“以人为本”力度越来越大,带给广大老百姓的获得感也将越来越多。
大城市需要小尺度生活乐趣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然有“宜居宜业”。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尝试耕垦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实验田,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在大环境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自高空向下而观,上海首批创建的绿色生态城区项目都有横跨几个街区的中央绿地。它们最为特别之处在于“找不到围墙”——所有过往的市民游客都可以自由享用这份城市绿意,在这些大尺度城市共享客厅中追求诗与远方。比如桃浦智创城,拥有上海中心城区最大的开放式绿地,核心区面积约50公顷,这里从一片拆迁工地变成了山峦起伏、绿意盎然、山花遍野、鸟语鹭飞的城市生态绿洲,未来北扩后面积将达100公顷。继北三块在今年4月建成开放后,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等部门正在积极推进南二块园林景观工程和地下空间建设,计划至2021年,中央绿地基本完成建设,具备对外开放条件。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还加大了落实“窄马路、密路网”要求的力度,构建以人为本的道路微循环系统规划,最大程度让一条条街道织网交错、便利通达,彼此无缝连接。它们既记录着行人与车辆的运行轨迹,也无形间促进着居民与公共空间的亲密对话。以桃浦智创城为例,从现在起到2021年之前,计划启动至少15条道路建设,真正实现慢行优先。
构建宜居宜业绿色生态城区,不仅是见花、见草、见绿,实实在在的绿色来自于减少能源和时间成本的浪费。通过主题教育,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系统党员更加认识到:把一个个长出行、职住不平衡的地区,切分成一块块小而美区域,衍生出“15分钟生活圈”,是可以满足市民日常就业、居住、消费、娱乐等绝大部分功能的好办法;如果能把路上的时间减下来,让大家多陪家人、做喜欢的事情,生活质量才能发生变化——小尺度的生活乐趣由此而来。
划定绿色指标“硬杠杠”,让建筑长出“生态系统”
如今,很多城市似乎长了同一张脸:清一色装着小窗户的房间,齐刷刷镶上大玻璃的高层建筑,在臃肿的街道里彼此挤压着“生存空间”。建筑群耗能严重,曾让很多环保专家们皱眉,这一问题正是“城市病”的成因之一。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此破题: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蓝图中,给绿色建筑指标划定了“硬杠杠”。在前滩,园区内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全面执行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所有自持经营性项目办公、商业部分必须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运行评价标识,核心区商办建筑工程及国际生活社区建筑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桃浦智创城,428万平方米总建筑体量中,绿色建筑占到95.6%,其中二星级绿色建筑占比高达82%、三星级绿色建筑为18%。值得一提的是,英雄天地项目系原英雄金笔厂旧址,基本保留了1954年建厂时的格局和建筑物,将作为中以(上海)创新园一期载体,计划年底开园运用,智创TOP项目将在2021年全部竣工。
上海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经验表明,打造绿色城市并非难事,只需模仿自然本身的环境,让建筑长出“生态系统”。绿植、风、花卉,都变成了建筑的“伙伴”而非仅仅是“装饰物”。由此,建筑有了生命,不再是冷冰冰的庞然大物,它可以对自身进行调节,就像一个健康的人。一栋一栋“健康”的建筑组合起来,构成了市民居住的健康社区乃至城市。
由点及面,回应市民绿色生活之问
“宜居宜业型绿色生态城区,距离我们还有多远?”这不仅是关乎建设行业未来发展之问,更是市民期盼的绿色生活之问。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的回答由点及面:促进单体绿色建筑向区域化转变,突出建筑、交通、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方面的集约发展优势,着力提升区域绿色生态宜居性能,增强城市绿色发展的可感知性,推动上海生态之城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记者了解到,今年底,全市各区、特定地区管委会至少选定一个新开发城区或更新城区启动创建并完成绿色生态专业规划编制;力争到“十三五”时期末,各区、特定地区管委会至少创建一个绿色生态城区。
直面问题,精准施策。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目前已经要求在地块规划伊始就明确绿色建筑等发展目标,在土地出让、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等环节均要通过相关审查制度进行全过程管控,推动绿色生态理念逐步落地完善。
作者:本报记者 史博臻
编辑:钱亦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