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商场里摆放着5公斤装的青稞,包装精美,营养价值高,你有意愿购买吗?
或许大部分消费者都会摇头。这种来自“高远”地区的食材,虽然这些年已经被消费者逐渐熟悉,但问题在于:不会烹饪!
但如果在你面前放置一盘菜,以虾汤入味,配以西藏青稞为料,你愿意尝试新品吗?这个答案,可能会变成YES。
以吃代买,以吃代捐。就在8月初,新一批上线22款“助力高远”公益套餐上线,大众点评必吃榜联合15家餐饮合作伙伴全新研发了15款公益菜品。青稞藜麦沙拉、虾汤青稞面、青稞刺参、青稞山药软欧包、紫薯青稞爆珠豆浆、汽锅鸡……那些来自“高远”地区的食材,在烹饪专家的专业输出中,成为了符合上海人口味的美食。从少有人知的高远食材到城市餐桌上高附加值的美味菜肴, 这种美食消费扶贫模式也为“造血”扶贫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价值重构 探索“造血”式扶贫新路径
在大董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张朝晖看来,青稞是个好东西,蛋白质含量高,很符合消费升级中大众餐饮的理念,如果能够有效推广,甚至可以成为藜麦、牛油果等“网红”产品。
但作为原材料的青稞,并不受“待见”。美团点评副总裁毛方坦言,去年大众点评刚刚开展“助力高远”公益活动时,原本的打算是把原材料从田间引入大城市,但是,包括青稞在内的原材料,大部分消费者不会加工,而且受限于运费高昂,销售并非特别好,因此平台换了条思路:把这些大山里的原材料,加工成餐桌上的美味。
专业的厨师登场,对这些原材料有了更精准的把握,张朝晖坦言,青稞煮熟的时间过长,消费者不容易把握火候,而且它的入味问题,需要找到专业的解决方案。职业厨师对于食材的敏感度和探索是一种职业感觉,经过大董、胖哥俩、圆苑、乐乐茶、永和豆浆、云海肴等餐厅的创新“演绎”下,变成了青稞藜麦沙拉、虾汤青稞面、青稞刺参、青稞山药软欧包、紫薯青稞爆珠豆浆等美味。
“美食消费扶贫”给高远地区带来的价值不仅仅是给助农增收。消费端的需求创造和持续增长,可进一步帮助“高远”地区供给端进行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由“输血”向“造血”扶贫转变。
上海藏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对口的扶贫农产品供应商,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餐厅对青稞的采购需求不断增加,企业在西藏日喀则江孜的青稞采购量实现了连年快速增长,从2017年的年采300吨上升到2019年的1500吨,“2017年,我们在当地投资建立青稞加工厂,已累计缴纳税收180余万元。目前,当地销往上海的青稞占整体销售量的7%,在两年前,这个数据仅有1%左右。”
美团点评副总裁毛方表示,美食消费扶贫的效果是多赢的,消费者能知道更多美食背后的故事,餐饮商户参与公益扶贫提升品牌形象,贫困地区农户也因此获得稳定的销售渠道。
以吃代捐 让好食材走上城市餐桌
通过以吃代捐、以吃代买的“美食消费扶贫”新模式,对口地区农产品、贫困户、农产品供应商、餐饮商户和广大美食消费用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和餐饮消费大市场连接了起来。
“上海每天有7万吨主副食品的消耗量,上海地产的蔬菜只占20%,另外80%来自外省市,其中一部分来自高远地区。上海是商务委这几年建立了146个蔬菜基地,30个基地来自扶贫县。我们非常愿意看到好的食材,走到上海市场,提高附加值。”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诸旖表示,把食材变成了菜肴,往消费端又近了一步,“大众点评在消费扶贫模式上的创新,让更多餐饮企业加入到公益行列,实现了鼓起农民钱袋子和丰富市民饭桌子的双赢。”
据悉,“助力高远”项目从去年7月开始运行,去年10月,先期推出了第一期23款公益套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活动期间曝光量超过2000万次,销售额逾20万元,直接和间接帮助了新疆喀什莎车及云南大理弥渡、大理剑川、文山马关、楚雄南华、迪庆香格里拉、曲靖宣威、曲靖会泽、昆明寻甸等上海对口帮扶贫困县的农产品销售。
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副会长王家华认为,大众点评必吃榜‘助力高远’项目在全国具有引领作用,“上海拥有三千万的高中端消费人群,这些人群热爱生活、会生活,结合都市生活理念,美食消费扶贫可以探索出更多有益的尝试,为扶贫攻坚工作作出巨大贡献。”
作者:徐晶卉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