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引领是关键。标准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势。”这是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朱明的一段话,如今“标准化”成为工业领域的热门词汇。
今天,由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上海市标准化协会主办的第21届工博会科技论坛“标准化国际研讨会”拉开帷幕,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技术机构和制造、工程、服务行业的近300位中外代表围绕“标准化助推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研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肖寒描绘了“标准化体系”:预计到2035年将基本建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体系,这将会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层级需要的中国特色新型标准化体系,对不同档次产品、不同产业结构和服务质量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因而,标准化工作要支撑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就必须在国际化、市场化、自主化、高质化和数字化等五方面实现战略转型。
据悉,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作出“高质量发展”的表述,表明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也要求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要加大投入、形成合力,通过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形成具有系统性、协调性、适用性、前瞻性和面向国际的新型标准体系,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工博会、人工智能大会、国际电工委员会大会……这些“落户”上海的会议提供了不少机会。在标准化发展过程中,上海也具有优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修订《标准化条例》,对地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区域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激励政策等作了创制性规定,特别是将参与标准制定情况纳入个人职称评价指标、将标准创新成果纳入科学技术奖励范围等新举措,为标准化改革创新工作提供了良好氛围和制度支撑。与此同时,上海市标准化工作还积极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从推动区域标准一体化入手,在政府标准和市场标准两个方面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间标准互认、互用,围绕产业链构建区域标准联盟,进一步发挥标准在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以标准一体化促进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
在此背景下,参加论坛的专家也为上海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建议。肖寒认为下一步上海要在标准化人才建设上继续投入,可以实施“标准化人才专项工程”,同时加大拓宽标准和标准化服务的市场供给机制,率先实现国际标准化转型。
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与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汤蕴懿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会的召开,相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相继“亮相”,使得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产业拥有一定技术保障。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的形成,也可以促进上海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占悦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徐晶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