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中以(上海)创新园在普陀区正式开园,自今年2月项目落地至今,已吸引了20家企业入驻。
据了解,该创新园以桃浦智创城为载体分三期建设,重点关注中国、以色列两国优势领域的联合研发项目、成果转化项目、早期产业化项目,吸引以色列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来沪开展合作。
曾是化工厂,现在只想“摘掉标签”
中以(上海)创新园位于祁连山路127号,就在桃浦智创城内。随着企业的接连入驻,这里逐渐有了生机与活力。桃浦智创城的前身是桃浦工业园区,内部还残留着一些破旧厂房、工业遗址。中以(上海)创新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强浩告诉记者,选址此地就是为了改变人们的主观印象,“提起桃浦人们不再想到化工厂,而是创新园区”。
祁连山路127号是英雄金笔厂旧址,金笔厂搬迁后,这里几乎被“闲置”。普陀区保留了1954年的建厂格局和建筑物,通过新功能的引进和改造,拿出7500平方米的建筑物作为中以(上海)创新园的一期载体。
苏州河两岸的工业文明被激活,创新园区的建设也在加速。原址内的老旧厂房,按照办公楼的形式进行了改造,成为舒适的办公区域。普陀区还对周边武威东路、祁连山路等五条道路进行了整治与翻新。几天前还在进行施工的园区,今天已经全然变样,入驻的企业已经开始在园区内工作。
聚焦科技创新,以色列的技术有了广阔舞台
据了解,普陀区将创新园作为“链接点”,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等领域,把以色列创新机构、科技企业、科技成果与中国的创新机构、产业集团、金融资本等链接起来,促进中以创新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对于以色列而言,科技创新实力颇为突出,自动驾驶、导航算法、区块链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中小企业层出不穷。不过,以色列市场十分有限,其创新型中小企业大多要到国外开拓市场、寻找资本。
CHIC(赫铭)公司便是如此。作为以色列三大生产企业之一,CHIC拥有完备的创新研发与生产品牌能力,旗下产品在全球38个国家均有销售,入驻创新园更多的是以上海为起点,将该品牌的口碑传播到全中国。在此之前,该公司只将珂侬、兰味莲两个品牌送入中国市场。这次只有六名CHIC员工来到创新园区,他们将从线上途径入手,打响品牌知名度。上海赫铭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务代表王晔告诉记者,入驻创新园后,该企业希望能够寻找到中国高科技企业,共同研发适合亚洲人肤质的彩妆、医美产品。
走进创新园一号楼,便可看到一块投射了影像的玻璃。只需用遥控器轻轻一点,玻璃上的画面立刻消失,屋内的布局一览无遗,这块“可变换”的玻璃正是运用了PDLC液晶调光技术。来自以色列的Gauzy是一家研发和生产调光材料的科技创新企业,其材料可应用或嵌入如玻璃等透明物质。尽管这家公司只有十年“历史”,但其产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作。与CHIC一样,Gauzy同样想将以色列技术与产品推向中国市场。
此番共有20家企业与机构成为入驻园区的“首批主人”,包括以色列创新署官方授牌的Trendlines孵化器与ehealth孵化器。90秒钟就可完成整个宫颈癌扫描并实时产生检测结果的宫颈癌检查阴道镜Biop、全球首款区别于现有脑中风介入治疗设备的可自由调节直径的脑血管取栓合金网线Perflow……Ehealth孵化器公司计划将数十个国外先进的医疗器械在上海进行落地转化。Ehealth孵化器五大股东之一的上海创瑞投资董事长唐浩夫认为,现在中国医疗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加之上海不断优化科创环境、营商环境,对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对于想要寻找市场的以色列创新企业来说是锦上添花。
政策保驾护航,入驻企业还可获“住房补贴”
在网络上搜索“中以创新园”,可以发现大约47家“同名”园区。强浩表示,位于上海普陀的中以创新园将会是最为与众不同的那一个。“中以创新园是第一步,未来还可能有中德、中日等创新园在这里诞生,桃浦智创城有望对标张江科创城。”为了完成目标、促进更多企业入驻,普陀区也提供了不少支持。
据了解,普陀区与国家知识产权国际运营(上海)平台对接,为创新园内企业提供国际知识产权及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同时设立园区服务中心,区知识产权局整建制入驻,引入普华永道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以色列创新成果落地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战略规划等专业服务。普陀区还将设立天使基金,主要投资注册落地在园区、经评审具有一定技术水准的中以合作早期企业。
在政策服务方面,今日出台的《普陀区支持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9大类18条政策措施,对创新园2020年前进驻企业和机构,给予办公资助、税收奖励、装修补贴等优惠政策。新引进入驻园区的以色列创新署授牌的孵化器,最高可获300万元资助;2020年底前入驻,且服务园区创新主体成效显著的专业服务企业、机构,最高可获三年办公用房租金全额资助;园区内获得FDA、EMEA、WHO等国际药品生产规范认证的生物医药企业,可获100万元区级资金匹配……
就在开园当天亮相的上海中以创新促进中心,能够汇聚上海市高校院所、资本和服务机构的资源,与上海创新中心(海法)联动,在加速中以联合研发、技术孵化、成果转化、基金投资、人才交流等方面提供服务,搭建起一个促进创新互通的双向载体。“未来,在沪留学的以色列学生、从以色列回来的中国学生,都有机会在创新园找到工作机会。”强浩说。
作者:占悦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