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宝级大师东山魁夷和以拍摄黄山享誉世界的中国著名摄影家汪芜生的作品,今天联袂与中国观众见面。“绿响”—东山魁夷?汪芜生作品展,今天上午在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开幕。展览中,最近才清点出来的一组东山魁夷在中国访问时写生的素描作品,尤其引人注目。
此次展览由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东山魁夷纪念一般财团法人品,今天联袂在粉线、日本经济新闻社主办,奉贤区博物馆承办,BS TV TOKYO协办,中日国际轮渡有限公司协助。
2005年,东山魁夷的遗作和汪芜生的黄山摄影作品一起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出展联合国总部,作为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总结性纪念展。时隔十余年的今天,正值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签订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东山魁夷纪念一般财团法人、日本经济新闻社的共同努力下,两位的作品在奉贤博物馆向世人再次联合展示。展览将展出东山魁夷先生55幅绘画作品,以及汪芜生先生的12幅摄影作品。
据了解,1978年东山魁夷大师的作品展曾在北京和沈阳展出。近日日本经济新闻社向唐招提寺供奉的东山魁夷先生的隔扇画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开幕,这是东山魁夷大师一边想着鉴真和尚的苦难历程,一边花费10年多的时间制作完成的巨作。而这次在奉贤区博物馆展出的,则是这个隔扇画当初的素描作品和描写中国和日本风景的素描。为纪念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0周年,在上海能参观到两位大师的展览,将成为两国新的文化交流历史上的一大足迹。
东山魁夷作品《绿响》
东山魁夷(1908-1999)是享誉世界画坛的日本著名风景画家,对日本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1908年出生于神奈川县横滨市,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1934年于德国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美术史。
东山魁夷的风景画元素简约,简单的色彩运用孕育着丰富的明暗变化。同时他又是杰出的散文家,文笔细腻,意境优美,亲近自然,富有禅意。东山先生的画中不出现人物形象,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人生的强烈情感,强调创作是“通过每个人的眼睛而获得的心灵的感知”,又被称作“日本心象风景画家”。
展览中,引人注目的是东山魁夷在中国访问时写生的一组素描作品,其富于东方韵味的绘画技巧让人由衷赞叹。东山魁夷纪念一般财团法人理事长尾崎正明介绍说:“东山魁夷大师的艺术作品不仅限于年长者的怀旧艺术,无论在什么年龄层都能持续的给予人们感动。我也是这次久违的清点了东山魁夷大师来到中国写生时候画的素描。这些素描作品能感受到与先生的完美作品所不同的豁达、自由、快乐的气氛,心情非常愉快。很高兴大家此次也能够感受到东山先生完美的画作魅力及其原有的素描的轻妙洒脱的感觉。听说在中国东山魁夷大师也很有名。希望在这座郊外新的博物馆里,从小孩到老人都能接触到很多东山魁夷大师的艺术魅力。”
中国著名摄影家汪芜生(1945-2018),出生于中国安徽省芜湖市,196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1972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1974年开始拍摄黄山。
汪芜生曾在日本学习和工作,和东山魁夷大师结下了难忘的友情。据日本经济新闻社的小松洁先生介绍:“东山魁夷大师和汪老师经常交换作为艺术家的意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东山魁夷大师静谧的绘画世界,有着震撼人心的美丽色彩,并有着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的构图力量。汪先生的照片用水墨画一样的色调表现着空气感和纵深感,在构图中有时能看见与东山魁夷大师非常相近的作品。听说两位艺术家经常讨论画面空间上的布局方法。”
汪芜生的黄山摄影作品以大块面的剪影般的黑,与细腻柔美、层次无穷的白和灰作强烈对比,演绎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神韵。这一崭新视觉艺术形式,把浓缩了东方哲学和中华文化精髓的水墨山水重新诠释,传播至全世界。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作品《黄山幻幽(梦中芙蓉)》成为中国美术馆所收藏的第一幅摄影艺术作品。
小松洁先生不无遗憾的提到:”本次展览的提议者是两位大师共同的朋友——日本道路服务公司的小田祐治会长。但是很遗憾是最期待此次展览开幕的小田会长于3月9日突然逝世,他如果今天能来到会场,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而去年去世的汪老师也会为这次展览而感到骄傲吧。“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从12月17日展至2020年2月17日。
开幕式现场,奉贤博物馆新晋吉祥物“超棒”也惊喜亮相。前不久,奉贤博物馆通过网络评选及专家评选结合的方式,公布了“超棒”的卡通吉祥物形象。据悉,“超棒”的创意来源于奉博馆藏文物【贝壳形高端古瓷器】的俯视视角,如同开启的贝壳中闪耀着一颗明珠,贝壳形象代表着奉贤的海塘文化,明珠就像坐落金海湖畔的奉博建筑,寓意奉博就像是贝壳里孕育着的明珠,为奉贤乃至上海默默的孕育着珍贵的历史文化。
在奉贤博物馆B栋一楼大厅,“超棒小馆”首次对外开放。小馆布局简约清新,多款轻餐饮可供选择,观众可以在观展结束后,在这里点一杯清咖,读一本好书,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超棒”的加盟,相信将会是奉贤博物馆加强自身文化建设、打造博物馆IP形象、向更广泛的年轻用户拉近距离的重要一步。
作者:薄小波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