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硬科技与实体经济的代表性企业,华为正与上海合作,扎实推进其CPU处理器、服务器操作系统、人工智能(AI)算力平台、数据库、存储器等IT基础架构和核心技术的生态发展。12月18日,“鲲鹏计算产业峰会”在上海举办,华为高层人士在解释公司推出自研的鲲鹏、昇腾等处理器时表示,此举不仅要给全世界客户多一种选择,也希望有朝一日,能让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不再成为一个话题。
“鲲鹏”是华为自主研发的服务器芯片系列产品代号,“昇腾”是华为瞄准人工智能计算需求推出的处理器芯片。事实上,鲲鹏、昇腾处理器,乃至于“鸿蒙”操作系统等,都曾是华为核心技术“备胎计划”的重要环节。今年年中以来,华为为应对众所周知的局面,将“备胎”转正,在计算芯片领域全方位布局,为自主研发投入更多资源,不仅可以支持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也为我国核心技术突破播下了一颗种子。
18日的上海峰会上,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云与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首席技术官张顺茂表示,华为之所以要在处理器、操作系统等领域投入自主创新,是为了打造“第二计算平面”,有助于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等方面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他说,算力是未来的战略资源,但目前全球97%以上算力集中在极少数公司手里,这是不正常的。华为发展鲲鹏、昇腾处理器,就是为了给客户多一种选择。他强调,在算力构筑方面,华为希望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鲲鹏计算生态,共同分享繁荣。
同时,目前华为基于ARM架构,推出自研的服务器芯片鲲鹏、AI芯片昇腾,也是抓住了时代的机遇。目前,左右芯片产业发展的摩尔定律正在重构,芯片集成度和处理速度前进的脚步正在放缓,从此前每年提升约1.5倍降为1.1倍。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5G推动的“端云融合“趋势、以及边缘计算的兴起,使得传统的芯片架构无法满足需求,这都为华为推出新架构的芯片创造了条件。
根据权威预测,未来五年,全球计算产业增长空间超过100%。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计算产业当量占全球比重仅为7%,远低于中国GDP在全球18%的占比。如果未来几年,我国计算产业在全球份额能够与GDP权重相当,就意味着其增长空间超过500%。这样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用华为中国智能计算业务部总裁万志的话来描述就是:“我们正处于计算产业的大航海时代。”而在这一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征途中,华为不追求“孤帆奋进”,而要形成“千帆竞发”的局面。
处理器芯片、操作系统的成功,关键不仅在于突破技术瓶颈,更要看能否培育出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使得生态内部可以在标准、接口等方面,实现高度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让传统平台上的应用能无缝移植到华为平台;此外,还要吸引足够多的第三方软硬件开发者一起推进开放式创新,做大市场容量与产业影响力。据介绍,本着“硬件开放、软件开源”的原则,华为将面向全球,与合作伙伴一同打造鲲鹏产业生态。未来5年,华为将投入15亿美元,打造出容纳500万名开发者的开发者社区。同时,华为还将奖励那些成功地将X86服务器软件“改编”、平移到鲲鹏体系下的软件开发者。
上海在华为生态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已落子上海,以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的徐汇区为依托开始成长。更重要的是,上海不少标杆性用户和企业目前已成为鲲鹏生态重要的支持者。作为上海全市“政务云”的牵头建设单位,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将选择华为服务器和云平台进行算力建设。副主任刘迎风说,不久前,大数据中心已经完成了对X86与鲲鹏设备算力架构方案的验证,鲲鹏处理器完全可以支撑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于公共数据管理的算力需求,可以支持全市各委办局的业务创新。
作为老牌的软件服务企业,总部位于上海的华东电脑总经理张为民透露,该公司作为连接底层技术与客户的关键环节,目前正与华为等合作,以鲲鹏、昇腾为核心硬件,搭配华为分布式存储、华为数据库,在银行、证券等金融关键业务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实测结果显示,系统稳定可靠,性能优异。
上海高校和政府部门对鲲鹏也是高度支持。峰会上,华东师范大学与华为正式启动了GaussDB数据库创新合作,除了在智能数据库领域的联合创新,双方还将共同培养数据库从业人员和核心开发者群体。作为鲲鹏上海生态创新中心落户地的徐汇区,区长方世忠表示该区将全力支持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高地建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推动鲲鹏技术与各行业领域融合,加快形成全链条创新体系。”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表示,通过与华为的合作,结合上海软硬件和金融业、制造业等行业优势,加快建设上海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打造基于鲲鹏生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态体系,有助于在上海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计算产业集群。
作者:张懿
题图:袁婧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