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桥路155弄、157弄都是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二级旧里,也是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辖区内唯一的开放式小区。小区的弄堂条条通向马路,行人、非机动车可以在楼与楼之间自由穿梭。疫情当前,严管外来访客及车辆,落实“看家护院”工作,谈家桥居民区党总支联合小区党员、热心居民等力量,在一天之内封闭9个弄口,成功实施封闭式管理。
居民贡献20余块闲置床板
关门可以用锁,封弄该怎么办呢?谈家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崔萍在巡查走访时,看到居民搁置在屋外的床板,一下子有了主意。疫情防控不断升级,封闭式管理势在必行,居民区党总支面向居民征集闲置床板。
居民们纷纷将家里闲置的大大小小床板送到了居委会。其中,外来务工青年王家兄妹因为经营搬运公司,他们紧急从仓库里调用了十余块床板,无偿贡献给小区使用。所有封弄所需的20余块床板在2天时间内全部备齐。
2月5日,全市下达了“压实属地责任,坚持群防群控,强化社区防控”的指示,谈家桥党总支立即响应防控号召,出动20余人的“党员突击队”,使用床板在弄口筑起了临时封闭闸门。大家使用老虎钳和铁丝把床板与床板相连,并在周围寻找防盗窗、落水管、宣传栏等杆子予以固定。封弄之后,小区保留了两条比较宽敞的通道供行人和车辆通行。
居民把家一隔为二挪作临时门房间
谈家桥路155弄、157弄没有大门、没有门卫室,保留下来的两个弄口如何执行24小时值守,如何落实外来人员的全覆盖登记?白天尚且可以让门岗工作人员,在雨棚下放置一张桌子,值守在弄口。但是到了晚上,没有人愿意在露天的环境下长时间值守,这该如何解决?
家住155弄的党员冯素珍阿姨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冯阿姨的家恰好位于保留的通道弄口,她和老伴愿意隔出房间的一部分作为小区的临时门房间,夜晚为门岗工作人员遮风挡雨。由于居住条件有限,临时门房间和冯阿姨的生活区域仅一条帘子之隔,多多少少影响到了一家的日常生活。但是冯阿姨表示,作为党员应该为小区的防疫工作有所付出。
对于夜晚值守的工作人员,居民区党总支送上台灯、棉袄、热水瓶,支援他们做好登记、防控工作。
九成以上租客返沪主动登记
谈家桥地块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聚居区,小区的租客比例高达60%,租客中约有三分之一选择留在上海过年,对于离开过上海的约200户租客,谈家桥居委会一一和他们电话联系,告知回沪登记和居家观察政策,劝他们等待疫情解除后回来。
居委干部、党员、志愿者还排摸出了春节期间小区内空关的房屋,在每个空关户门口张贴了防疫告知书,一方面告知返沪人员到居委会进行信息登记,另一方面发现告知书被撕下后,及时上门察看返沪人员情况。
随着广泛的宣传告知和小区封闭式管理,谈家桥路155弄、157弄里九成以上的返沪租客,已经主动前往居委会登记,并填写《来沪(返沪)人员健康管理告知书》。即使没有在返沪的第一时间登记,小区的门岗,以及党员、志愿者也会立即把情况报告给居委会,居委干部上门进行核查与登记,并督促返沪人员进行居家观察。
作者:顾一琼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