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一排摸出租户,守住每一个道口;提前买好口罩、酒精、洗手液,分发给大家;为居家观察人员买菜、倒垃圾……整整20天,57岁的西市居民区书记宋建国始终在外奔忙,他不是不知道危险,而是放不下这份责任。
浦东川沙新镇西市居民区,地处老城厢,0.5平方公里范围内大都是老旧小区。除了北城小区是封闭式小区,有固定物业,其余都散居在开放式街口,旧房多、租客多,由相应的物业公司托管。疫情来袭,这些小区怎么办?居民们的安全谁来守护?
老书记就是“定海神针”
困难在哪里,党员就战斗就在哪里。作为居民区书记,宋建国第一时间取消了探亲计划,每晚用电话的方式与在绍兴的80多岁老母亲互报平安。1月22日,川沙新镇发布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的工作方案,宋建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药房购买口罩、酒精、洗手液,分发给辖区各单位,反复关照大家“要上心,千万做好防护工作”。
“做居委工作20年,我对2003年非典防疫时的日子历历在目,动作要快,落实要细,坚决一严到底、严防死守。”事实证明,老书记的经验非常重要。
密切关注重点地区来沪人员是第一要义。宋建国召集了居委党员骨干、楼组长会议,要求大家密切注意重点地区返沪人员,同时启动对辖区出租户的地毯式排摸。对登记在册的523户外来出租户,逐一联系房东,提醒房东关注租客回乡情况。
开放式小区,没有“门”,也要守住“门”,容不得一丝懈怠。针对小区道路四通八达,人员难以管控问题,宋建国向社区作了专题汇报,由社区调配力量,分组驻守主要路口,分区域包干负责,用小喇叭动员群众参与监督,织密网格化居委防控网。
“书记在,我们就不慌,工作也不会乱。”居委工作人员大都是80后、90后,他们说,老书记就是大家的定海神针,“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
二维码摸出“漏网之鱼”
眼看着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一天天滚动上升,宋建国一直在提醒自己:“思路要清爽,不能有一点点疏漏”。
很快,一部分短期出租的房屋进入了他的视线。登记在册的523户外来出租户已了然于胸,可这些信息不全的短租户情况如何排摸、核实呢?
正当宋建国绞尽脑汁的时候,女儿、女婿给他出了个主意。他们帮老宋设计了两个二维码,与告知书等相关宣传材料一起贴到每家每户门上。一旦非户籍居民需要购买口罩而扫码登陆、补全信息,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发现“漏网之鱼”。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也为了保护其他居委干部,每当发现新的消息,宋建国都会亲自上门了解情况。这个法子果然有效,第一户居家观察的湖北籍人员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线上线下同步比对,既节约了工作时间,也使得信息准确上报。“目前,西市居委共有6户居民20人在家医学观察。”宋建国说,面对新的病毒,无数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奔赴在一线,不顾传染的危险与病毒抢夺生命,“我们只有不遗余力守好后方,才对得起他们的巨大付出。”
隔离了病毒传递了爱
“买一斤肉,大蒜头,生姜,两颗包菜,一颗花菜,胡萝卜,西红柿……”今天一早,宋建国又收到了居家观察对象通过微信发来的信息。整理好各家需要的菜品后,宋建国就戴好口罩,和另一位同事一起去菜场,一一采买后再送到居家观察对象的家门口。
为消除6户居家观察居民的紧张和顾虑,从医务人员上门开始,宋建国就每天与他们保持着联系。早晨,买菜;中午,电话沟通与体温随访,消毒门把手;傍晚,帮其扔垃圾……隔着门,他总要和住户聊几句,说几句家长里短,让大家安心居家观察,有事找居委。
宋建国总是抢在前面,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每当居委的年轻同志要扔居家观察对象放在门口的垃圾,他总是一把拦住,戴好一次性手套、鞋套,穿好防护服,再将垃圾扔到指定的地方。嘴上不说,但大家都知道,他这是在保护年轻同志。
有户居民,日前解除了居家观察,出门第一件事就是感谢宋建国。
已经第20天了,宋建国总是清晨出门,天黑回家,他一遍遍地叮嘱亲戚、居民“待在家里,不要出门”,自己却像个陀螺一样整日在社区忙碌。大量的沟通协调、落实布置、布点防控,以及高度的紧张和压力,让他也感到了疲惫。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每天乐呵呵地面对大家,他说:“这就是一场战斗,大战面前,考验的是心态,大家都在一线没日没夜地工作,我们要保持冷静,想清楚每一个细节,管理好小区、服务好居民。”
作者:唐玮婕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