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长阳创谷内,互联网企业流利说工作空间空空荡荡,员工在家通过电脑也能“云”上办公,减少人员聚集。
2月10日,农历庚子新年后上海企业复工首日,云计算龙头企业“优刻得”举办了一场特殊的“云开工”仪式。当天,公司到办公室的员工不足10人,其余99%都在家办公。上午9点半,企业微信千人大群热闹非凡,大家将一张张自拍照发到群里——有人抱着娃、有人抱着猫、有人在书房、有人在田边……但每个人都竖起大拇指,为武汉加油。许多人都说,在特殊时期,能以这样的方式开工,非常正能量;而且,忽然发现很多同事都和自己一样,“真的很想上班”。
同一天,国内5G通信标杆企业、总部位于松江区泗泾镇的“创远仪器”以更坚忍的心态,拉开了复工序幕。此前,董事长冯跃军连夜给员工写了一封公开信,说道:这次疫情是对公司生死存亡的大考,但同时,也是加强线上线下融合、转变运营方式的契机。
无论如何,中国经济已经顶着疫情开始轰鸣向前。在上海,高技术企业正各尽所能、各施所长,灵活办公远程服务。其中,既有艰难的转型,也让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特殊重启:开“云早会”以在线方式返岗复工
2月10日一早,优刻得互联网事业研发总监裴志伟就通过微信把大家叫了起来。除了参加全公司的“云开工”仪式,他所率领的不到20人的团队,还开了一个视频早会。
优刻得目前拥有上万家企业级客户,最终辐射数亿互联网最终用户。对裴志伟团队来说,2月10日其实不能算是复工——春节期间,由于对云计算需求突增,他们已通过在线方式推进新项目落地,“云早会”已逐渐让大家习以为常。
此前,哪怕身在互联网公司,裴志伟团队也没有试过大规模在线办公。但当前实在是没有选择,“好几个回老家的同事,已经改签了几次车票,但还是来不了。”作为应对,他们在过年时迅速着手准备远程办公。起初,有同事发现村里的固网宽带不达标,但是“全国4G网络建设实在给力”,临时搭建的远程工作环境稳定了下来。
图为长阳创谷针对园区内企业快递交接的难题,专门辟出区域临时安排快递堆放交接,减少人员聚集。
和在电脑上写代码、调参数相比,硬件公司的远程化办公就要困难许多。作为一家曾经凭借“硬科技”拿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企业,创远公司董事长冯跃军说,他之前没有考虑过远程办公,因为很多研发依赖于实体实验室;同时,一旦远程开发,核心技术的保护将变得非常困难。但疫情发生后,一切都必须调整。通过排查,冯跃军发现,自己研发队伍80%的成员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按时返岗。
迫不得已,创远管理层作出决定,一些相对外围的研发工作,第一次被允许通过网络传到公司之外,经由远程模式完成开发。为了协助开发,同时保护知识产权,今年春节期间,创远通过“人肉快递”,给分散在外省市的研发人员送去安装有专用工具的电脑。
2月10日,创远上海总部员工到岗率不足30%,外省市一些研发中心甚至空无一人。但冯跃军说,全面启动远程开发的第一天,进展比之前预期的更顺利。
倒逼创新:疫情倒逼企业全面升级管理模式
对所有迫于疫情而尝试线上办公的企业来说,目前的复工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更艰难的是要迅速摸索出新的管理模式。
作为一家硬件企业,创远当前推进在线办公的关键词,可能就是“规范”了。冯跃军要求,所有开发过程都必须建档留痕,有据可查;和原先线下模式相比,这一点目前要求得更加严格。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远程、分布式、基于移动终端的办公,符合世界技术趋势,而且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提高透明度,提升管理效率。”整体而言,疫情倒逼创远全面升级管理模式,也倒逼所有员工提高学习管理、方法管理和时间管理的能力。
相对而言,优刻得的在线办公,当下似乎更注重沟通。目前,在公司内部,为了帮助协作,已建立在线的开放平台,推动文件共享、任务跟踪;在服务客户时,公司也注重消除网络的“隔膜”,互联网事业部的裴志伟说,如果客户微信发来一长段文字提问,他会要求团队成员通过语音或视频联络对方。
图为一家企业的工作空间,四个工位只有一位员工来园区上班,其它员工在家通过电脑远程操作,确保人员不聚集。
优刻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特殊时期,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工作效能,而这特别考验管理者的成熟度。为了提高凝聚力,公司向员工保证,一旦遇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通信工具找到相关同事。此外,在公司内部,一些新的在线业务组织方式也在尝试中,包括直播、公开课、短视频等。
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优刻得和创远都要求定时召开远程会议。当然,不同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开会模式:优刻得允许甚至鼓励员工以便服在屏幕上亮相;但创远希望员工哪怕远程开会时也不能穿得太随便——复工首日,冯跃军特意穿得特别正式,他说:“必须有仪式感,这样才能进入状态。”
化危为机:防疫阻击战胜利后机会必将喷发
尽管疫情给许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但在线复工强势启动也让有所准备的人看到了化危为机的曙光。
总部位于浦东金桥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创智工厂”,复工首日,员工兴奋而忙碌。公司的主要客户、瑞典轴承巨头斯凯孚反馈来的数据显示,这天,它为斯凯孚开发的AR(增强现实)在线诊断系统,用量较平时增长200%,而且还是在许多工厂仍未复工的背景下实现的。董事长吴云峰说,有了AR眼镜,斯凯孚的客户如果要维修轴承,不用再请总部专家到现场,只要通过眼镜的摄像头,把所见传回来,专家就能身临其境地发现问题,并在眼镜佩戴者的视野中给出维修指示:“疫情之下,远程诊断忽然从锦上添花变成雪中送炭。”
受益于在线工业服务平台的,也包括沪上另一家知名工业互联网企业“智能云科”。复工当天,为了帮助东北一家航空专用机床企业解决问题,智能云科工程师通过自主开发的“装备云平台”,修正了千里之外那台机床的驱动系统,顺利开机。总经理朱志浩说,艰难时刻,公司虽然90%的员工在家办公,但依然能为全国用户提供7×24小时的云服务。
除了“中国制造”,在线服务也在民生领域找到了新的突破口。2月10日,一家教育机构就在优刻得云平台上首次开出大型网课,为此,裴志伟的团队已经忙碌了一个星期。他说,由于人流、物流受阻,越来越多线下公司非常想转到线上。他接触的客户中,95%之前是纯粹的线下企业,甚至从未尝试过云。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在写给员工的信中,冯跃军引用了《道德经》中的这句名言。他说,疫情不会让5G在中国的发展停滞,也不会阻止企业前进的步伐,当下,更要珍惜时间,做好企业的基础工作,提升企业的综合素养,“等到防疫阻击战胜利时,市场机会必将喷发而出”。
作者:张懿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朱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