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书记,不要嫌我年纪大,我的身体素质可以的,现在小年轻回去上班了,你们人手紧,就让我做志愿者吧!”前不久,81岁的老党员杨兆明又找到普陀区石泉路街道石一居民区居委党总支书记郑琴,再次正式“请战”上“疫”线。在小区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后,见门岗值守人员捉襟见肘,他曾多次来到居委会表示要参加志愿者工作。但考虑到他年纪大,郑琴几次“劝返”他。多次“请战”无果之后,老人的倔劲上来了,他干脆拿起志愿者衣服就去门岗值勤了。郑琴几度上前劝说无果,只得为他破例开了“后门”,但也与他约法三章——每天值守最多不超过2小时。此后,每天早上6点,杨师傅都会准时出现在小区门岗处排查登记、体温测量,风雨无阻。
老志愿者陈志进也活跃在疫情防控一线。支内回沪的夫妻俩收入不高,儿子重残无业。2月1日开始,他每天早7晚9值守门岗,仅中午人少的时候休息一下。哪些是小区常住居民,哪些是外来人员,他都熟记于心,对自己所在楼道里的每户人家更是了如指掌。
已退休的退伍军人郭志明看到社区人手紧缺,也主动联系居委要求参加志愿服务。每天早晨8点不到这个最繁忙的时段,他就来到小区门口对外来人员检测体温、登记,每天手臂要抬上百次,手酸了就自己揉揉再坚持。记者了解到,郭志明的儿子郭威在居委会担任治保调解主任一职,自疫情开始至今,郭威每天天未亮就起床准备“战斗”,天黑了还在陪社区医院医生对医学隔离对象上门排查。疫情爆发后,他写下了入党申请书作为“请战书”,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郭威的妈妈前段时间不小心摔伤了胳膊,还绑了石膏,但她还努力做着“后勤保障”工作,经常和郭志明一起,为居委加班人员送去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
有趣的是,杨兆明、陈志进、郭志明三位正是在去年垃圾分类之初发明“破袋神器”的“三位爷叔”,今年疫情防控,他们“转型升级”成为了“三位门神”。
还有位陈汉城老先生,是社区巡逻一把好手。他是居委干部陈劼的父亲,他的儿媳单丽春节假期也主动放弃休息陪丈夫到居委会当志愿者,同居委会干部一起扫楼排查外来人员。陈汉城非常支持儿子儿媳,现在复工的青壮年越来越多,他主动拦下巡逻这个重活,冲在社区防疫一线。
门岗上还有一位“宠妻狂魔”,他是石一居委会的文教干部张奕的丈夫邹亦兵。自上海启动一级响应以来,基础的摸排工作和台帐建立全部落在基层一线,张奕负责350余户居民的所有排摸,当她打完所有电话、送完所有快递,整理好所有物品后回家时常常已过0点。邹亦兵看她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便主动报名加入防疫一线,值守小区门岗,同妻子一起并肩作战,守住小区的安全防线。
作者:单颖文
均石泉路街道供图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