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八”妇女节,让我们每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向所有女性朋友送上节日的祝福。
疫情当前,浦东新区周浦镇有这样一批基层社区女性工作者勇挑重担,始终坚守在战疫一线。在制定排摸计划时,她们果敢坚定;在安抚居家隔离户时,她们耐心细致;在社区缺少防疫物资时,又是她们无私奉献……
让我们近距离走近她们,聆听一个个动人故事,感受温暖的力量!
艾遥遥: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虽身为女子,却沉稳冷静、刚毅果敢;虽身材娇小,却有担当、有能量。自1月21日起,周浦镇妇联执委艾遥遥,带领着镇社建办一支红色娘子军,奋战在镇防疫工作的“指挥联络部”。她的微信朋友圈随笔——《简艾》,记录着她的“抗疫”心路历程: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方显飒爽。
作为对接疾控、爱卫工作的社建办,责无旁贷地成为防控战疫的“先锋队”。临近除夕,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艾遥遥迅速果断制定了“1+5”工作模式,将全员到岗的团队分为综合协调组+物资组、数据组、材料组、宣传组、信访组。秉承着“躬身入局,解决问题”的理念,红色娘子军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迅速投入到抗疫的洪流之中,使得防疫“先锋队”高效运转起来。
在她的带领下,制定落实社区防疫方案、统筹防疫物资、推进居家医学观察、重点区域病媒消杀、卫生环境清洁、信息上报及发布等工作均不折不扣、有条不紊地并行推进着,确保了周浦的防疫攻坚战迅速打响了“第一枪”。
工作中,除了细心解答咨询之外,艾遥遥也特别关注一线人员的情绪。对于确诊病例家那些不安的家属,她也会耐心细致地安抚。一个个电话悉心疏导、一次次谈话用心宽慰,努力用自己的坚守与决心鼓励大家,唯有齐心协力、绝不懈怠,才能赢得最终胜利。
2月22日,她的朋友圈是这样一句话:“妹妹头破血流了,还是要回去。算一算,出来25天了。”原来,这是她返岗的第25天,由于上下班时间不定,为了不影响家人生活,她没有回过家。当晚,她照常在处理工作。突然一个视频通话进来,屏幕上2岁多的女儿头部被纱布裹得像个粽子。她大吃一惊,一问才知道女儿摔了一跤,鼻血流了一地,额头都裂开了。这件事,家人并没有惊动她,只有在女儿哭闹着要见妈妈时,才给她接通了视频电话。
当天晚上,她回了一趟家,抱着女儿,忍不住热泪盈眶,“既心疼,又有些愧疚。”可是,一想到还有那么多同志奋战在第一线,她更深感自己重任在肩。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和她的团队,始终冲锋在前,齐心抗疫。
汤燕妮:这个“80后”是“多面手”
在周浦镇牛桥村,村里人都知道村里有个“多面手”的女书记——汤燕妮。
这次抗击疫情,在她的带领下,牛桥村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用一天的时间完成了对整个村的情况排摸、造册,梳理了疫情重点关注地区的租户信息与动向。
结合实际情况,这名“80后”的女书记定下了“以房管人”的工作制度,以各出租房的房东作为主要责任人,村委会同时监督及检查,对本村范围内的所有外来人员进行实时管理。牛桥村的疫情防控“房态图”上,不同颜色把居家隔离人员等情况标注得非常清楚。
每天都坚守岗位,组织力量下组巡查,汤燕妮从疫情开始至今没有休息过一天,家里5岁的女儿也只能由家人代为照顾。下组巡查有风险,她第一时间寻找资源,为下沉组同志提供防护服务。每天不厌其烦地提醒大家,回到村委要先洗手、给自己全身消毒,尽可能的减少感染的风险。
除了每天的巡查工作,她主动承担起隔离人员的上门服务,不仅一个个加好微信,让他们一旦有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她,还叮嘱隔壁邻居要多多关心隔离人员的情况。
前一阵,汤燕妮还变身为农村的“TONY”老师,为奋战在一线同志解决“头等大事”。由于理发店都未开门营业,大家的头发都已经快“长发及腰”了。“那咋办呢?不如我们自己理发。”汤燕妮自己上阵当起了见习理发师。“剪完头发感觉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这些一直坚守在村居抗疫一线的男同志们不禁发出如此感叹:疫情不结束,我们不撤退!
杨富珍:“送菜书记”温暖整个小区
瑞阳苑居民区是个典型的动迁房安置小区,随着出租户数的增多,外来人员也有不少。面对严峻防疫形势,党总支书记杨富珍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担任总片长。在她的带领下,片区防疫志愿者们通过3天“白+黑”的努力,绘制了防疫作战图,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杨富珍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感染了家人,在家过寒假的儿子来了,发放口罩预约单、小区大门口值守测温登记成了他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她的父母公婆也非常支持她的工作,多次拿来自己辛苦种植的蔬菜。在瑞阳苑居民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后,她多次拿来了父母公婆种的蔬菜,和工作人员一起免费送给辖区内孤寡老人、居家隔离人员及志愿者。
“服务居民无小事”,无论平时还是现在,杨富珍始终尽力做到满足居民最根本的需求,奔波在服务居民的路上。因为热心、爱心、关心、细心、耐心的工作方式,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她:“我们的‘五心’好书记”。
她本身有高血压的毛病,连日不休的持续工作引发了头痛,血压一度升得厉害,但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就自己去药店买了药对付,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也只是去车里小睡一会。让她回家休息一天半天,她总说放心不下,只有在居民区里心才踏实。
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居民区邻里间相互关怀、守望相助。志愿者缺口罩,马上就有居民捐出了家里多备的口罩,小区大门口缺测温机,有居民立马从家里拿来一个,还有的则捐来了自家店里售卖的额温枪……
蔡静华:“隔空拥抱”送上满满关爱
中金海棠湾一期、二期总户数达 1790户,实有居住人口近6000余人,小区业主来自五湖四海。小区妇联主席、居委主任蔡静华时刻不敢懈怠,根据现有的居住实有人口数据库,联同物业一起排摸统计辖区内湖北籍的居民,每天加班逐个电话排摸,一一确认出行轨迹。
随着每天排摸的数据不断增加,工作量也随之不断增加,然而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她却也毫不退缩:晚上照顾完住院的老母亲,第二天又出现在一线,与物业沟通每日楼道消毒情况,及时安排将每日排摸信息进行上报,联系社区卫生中心并与其一同上门进行测量体温,告知居民自我隔离期间的注意事项,事无巨细的安排妥当后已是万家灯火,拖着疲惫的身体又直奔医院。
疫情重点地区、关注地区的增加,防控工作也更为缜密。为了更有效的为社区抵(来)沪人员的健康情况进行管理,蔡静华专设了一个微信号,将二维码贴在各个门岗处,要求每个抵(来)沪居民进行登记报备,由于从早到晚不间断的会有信息,她通过对每位居民返沪情况进行分类,居民离沪回沪信息逐个备注分类,真正做到信息底册清。而正是这个新设微信号的妙招给居民带去了便利,减少直接接触。
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居民在线上进行咨询,蔡静华除了要做好信息的采集整理工作外,还担任了心理咨询师等互动工作、帮助居民调节情绪的任务,为了能及时回复,几乎每晚都要熬到凌晨才能入睡。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她也从未抱怨过,坚持做到无遗漏。微信上的一声问候、咨询时的温馨互动犹如“隔空拥抱”,给予离沪回沪人员一份踏实、亲人般的关爱。
作者:唐玮婕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