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生产线,18岁的余森乐显得十分紧张。他紧盯着手下的口罩,心里默念着数数,还十分谨慎地来回核对。今年春节,他为自己的18岁送上了一份特别礼物——当一回口罩厂“临时工”。
余森乐是土生土长的松江人,也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一名大一学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人心,作为重要防护物资的口罩也成了稀缺产品。为尽快恢复产能,不少口罩厂纷纷向社会求援,希望能招募到更多志愿者参与生产。大年初五,余森乐在朋友圈看到美迪康医用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一则招募志愿者助力生产口罩的消息,便第一时间拉着哥哥前来报名。
由于报名时间较早,“00后”余森乐成了少数可以两次参与口罩生产的“幸运儿”。疫情当前,出门做志愿者怕不怕?面对记者的这一提问,余森乐却坚定地说:“怕,就不要做事情,我身边有很多同学都去做志愿者,年轻人关键时刻要顶的上!”
在此次志愿服务中,余森乐主要负责口罩质检、计数和装箱。晚上7时,点名、受训、套上一次性防护服……所有的准备工作就绪后,长达12小时的夜班工作便开始了。耳畔响起了隆隆机器轰鸣声,车间内温度慢慢升高。在这12小时内,余森乐要完成总计6箱约3万个口罩的计数、装箱。“一、二、三……”从未上过生产线的余森乐仍然显得十分紧张,生怕自己数错数,为其他志愿者带来麻烦。时间缓缓流逝,全神贯注盯着口罩的余森乐并不觉得漫长,甚至都有点感知不到倦意了。对他而言,在这个特殊时期,能来口罩厂当一回临时工是一次特别的“社会实践”。他第一次知道,原来一线工人们平时的工作是如此辛苦。
结束长达12小时的夜班工作后,余森乐有感而发地发了个朋友圈:“我们国家走过风雨、越过障碍,今年我们遇到了一个大挑战,加油中国 !”这几天,余森乐再次“抢”到了志愿服务机会。他在2月3日晚又体会了一次人生难忘的夜班。
作者:王嘉旖 樊佳琪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