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中央对浦东提出“三个在于”的定位要求,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
1990年4月18日,86岁的邓小平向世界打出了一张王牌——浦东开发开放。小平同志说:“抓紧浦东开发开放,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后来,小平同志还说:“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 春天的阳光照亮了浦江之东的土地,也照亮了上海的锦绣未来。浦东从此沧桑巨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王牌,一张面向世界的王牌。 30年后的今天,浦东已经变成了一座功能积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1/1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党中央对浦东提出“三个在于”的定位要求,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
来源:姚建良 摄
站在开放最前沿
浦东开发开放有其特殊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风云变幻。1990年初,中国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国内稳定以及国际关系方面同时遭遇严重困难。这种“三碰头”的严重局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 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认为“发展”是此时的关键,他把视线转向了上海东部这片土地,崭新的思路已形成:浦东开发开放要成为一项跨世纪国家战略。酷爱桥牌的邓小平打了一个比方:“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源。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邓小平的意见,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90年3月中旬,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邹家华、国家计委副主任计卜青,率领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前来上海现场办公,主要是为浦东开发上马作统筹安排。 3月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率领国务院特区办、国家计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外经贸部、商业部、中国银行的负责人到达上海,前往浦东调研论证。 4月10日,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姚依林的汇报,并对浦东开发开放的若干问题逐个进行研究。 4月12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提交的关于浦东开发方案的意见。会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 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5周年庆祝大会。在致辞中,李鹏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将中国最大的城市放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这么重大的事情,全部决策过程2个月。这是改革的速度,这是邓小平的速度。 1990年5月1日,上海市政府向国内外宣布了浦东新区对外开放的十条优惠政策。《纽约时报》对此报道的标题是“中国仍然在从事经济建设”,这是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的一个重大信号。
图说:陆家嘴中心区国际规划 来源:姚建良 摄
浦东开发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这面旗帜一经举起,既是鲜明的宣示,也用丰硕的成果回应了全世界的种种疑虑。 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734亿元,增长了210多倍;财政总收入从1993年的1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316亿元,增长了380多倍;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 2020年1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浦东要努力成为当今世界高水平开放的一面旗帜。勇敢站在开放最前沿,积极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和企业走出去发展,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开展风险和压力测试上敢闯敢试、走在前列。
国家战略在浦东叠加和交汇
细心的人会发现,30年来,中央把许多重大任务交给了上海,一系列的国家战略都在浦东叠加和交汇。 比如,上海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创中心等“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都在浦东。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宣布: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三项任务都与浦东有关。 以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于2013年9月从浦东启航为例,临港新片区的很大一部分区域就在浦东。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陈彦峰表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催化剂”,已经成为推动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显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1/10的面积创造了浦东新区3/4的生产总值、7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以1/50的面积创造了上海市1/4的生产总值、4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面临“寒流”的情况下,上海自贸区依然保持了“逆势飞扬”的发展态势。一批跨国“大腕”纷纷一掷千金追加投资。 6年半来,保税区域经济规模稳步增长,税收贡献不断扩大,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累计新设企业6.4万户,新设企业贡献的年税收已经超过百亿;新设外资企业1.2万个,累计实到外资331亿美元。 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开放红利已经惠及方方面面,涌现了一批新企业,探索了一批新模式,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先行先试区。
图说:临港新片区,是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4.0版 来源:陈梦泽 摄
如果说设立深圳特区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的1.0版,浦东开发开放是2.0版,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是3.0版,那2019年8月挂牌的临港新片区,可以称为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4.0版。 在此之前,上海自贸区更多的是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而一个“特”字将成为临港新片区的显著标志。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国平说:“临港新片区定位‘特殊经济功能区’,自设立之日起便怀着剑指配置全球资源的雄心,肩负着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使命。如何突出‘特殊’二字,如何打造特殊功能,将会是未来建设临港的关键一环。” 根据《2019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新片区新设企业4025家,签约重点项目168个,总投资821.9亿元。 今年3月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全面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发布。这一方案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和最高标准国际经贸协定,借鉴国内外最佳实践案例,探索实施一批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目标是用3年的时间,在临港新片区全面推行特色营商环境指标,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在全市最好、在全国最具示范效应、在国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营商环境高地。 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从地理上看也是放在浦东——如今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就位于浦东南路,而科创板首批挂牌上市公司25家中就有4家来自浦东。目前,浦东有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占全国10%。 此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靠浦东。2019年6月,上海市政府表示,将推动更多长三角一体化改革创新项目落地浦东新区。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浦东要努力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窗口。结合谋划“十四五”发展,提出未来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安排,突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实力提升,以下一个30年浦东开发开放的宏伟蓝图凝聚人、激励人、鼓舞人。
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都在浦东,意味着这片1210.41平方公里的热土,是上海乃至中国积聚众多功能的高地。 以金融高地为例,浦东开发开放从一开始就坚持金融先行,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2009年,国务院又专门出台加快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要求上海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2020年已经到来,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果如何?浦东作为优等生,已经交出了满意答卷。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浦东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丰富、金融机构最集聚、金融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商品期货和期权成交量排名全球第一,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总市值和IPO融资额均排名全球第四,上海能源交易所的原油期货日均交易量位列全球第三,“上海金”、“上海银”、20号胶期货、不锈钢期货等国际定价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根据今年3月26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编制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7)报告,上海相较半年前的全球第五上升至第四名,代表了中国城市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最高地位。上海不辱使命,浦东功不可没。
为了努力当好“自主创新的国家队”,浦东正在三个方面发力: 首先是着力夯实基础研究的厚度。 浦东主动服务保障上海光源、超算中心、蛋白质中心、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装置等大科学设施建设,形成了全球种类最多、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科学大科学设施集群。 其次是着力构筑各类创新主体发展的热土。 浦东拥有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研究院、复旦张江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交大张江科学园等一大批著名高校,拥有中科院高等研究院、张江实验室、上海药物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一大批科研院所,拥有外资研发中心230多家,占上海52%,积聚了海内外各类人才145万人。
图说:2020年3月,位于浦东的ARJ21飞机生产线复工复产
再者是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孵化体系,形成从苗圃到孵化器到加速器的完整孵化链,特别建设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浦东的努力结出了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截至目前,浦东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1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7件。201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76个,其中特等奖4个、一等奖3个,ARJ支线客机、3000米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一批重大成果都是“浦东造”。 进入2020年以来,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加大,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与全国其他地区类似,浦东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难度也在明显加大。但令人欣喜的是,第一季度里,浦东新区砥砺前行,经济运行和改革开放显示出强大韧性。区内企业一手抓精准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信心满满,投资意愿大多保持不变,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截至2020年3月下旬,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9.5%,“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全部复工。所有的产业投资项目均已复工,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5.11亿元,同比增长28.1%。2020年1-2月份,浦东全区吸引实到外资12.7亿美元,同比增长31%。 如今的浦东,除了承载国家和上海任务,也在培育“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打造高能级集群。到2025年,浦东六大硬核产业将全部达到“千亿级”。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规模达到4000亿元实现3倍增,占全市比重提升至80%;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实现3倍增,占全市60%。航空产业规模1000亿元,占全市80%;汽车产业总产值4500亿元,占全市40%,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汽车的比重达到30%;成套设备产值2200亿元,占全市40%,信息产业营收规模5500亿元,占全市50%。 这是30岁的浦东,给自己定下了宏伟目标,也是给自己35岁的生日礼物之一。
超大城区,一流治理
浦东作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超大城区,地域面积大、人口密集、经济活跃,单靠传统的人海战术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为此,浦东抓住智能化这个“牛鼻子”,率先构建“城市大脑”,努力实现“一网统管”。
图说:张江科学城展示馆 来源:孙中钦 摄
据悉,浦东新区这个调动着各类城市“体征”数据的“城市大脑”不断迭代升级,不仅嵌入更多百姓呼声强烈的专项模块,而且持续升级平台算法。渣土车治理、黑车治理、工地监管、河长制、居家安防、群租治理等一系列智能应用场景,更丰富的城市数据让“城市大脑”更智能。 比如,小小一个窨井盖,背后可牵涉十几个部门,真到了出事的时候,怎样才能最快找到管理方?面对这些城市运行潜在风险点,浦东新区“城市大脑”通过拆除系统“数据围墙”和部门“管理围墙”,以场景应用为导向,让数据在线上顺畅流通,让管理在线下快速精准。 与此同时,对坐拥东方明珠、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等众多人气景点的浦东新区而言,如何管理高峰客流一直是一大难题。“城市大脑”上线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记录着重要景点实时客流数的大屏,了解景区动态客流变化。 此外,包括上海图书馆东馆在内的众多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正在浦东如火如荼建设。如何对这些在建工地实施有效监管,是浦东新区在城市治理中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发现一工地上建筑工人没有戴安全帽!”通过算法升级,浦东新区“城市大脑”可以自动识别抓取工地上的危险行为,再将这一信息迅速反馈给工地负责人。 浦东还聚焦老百姓的高品质生活,在上海市率先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服务圈”。2018年,浦东完成1285个“家门口”服务站建设,实现了全区覆盖,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为浦东的高水平治理,才能吸引到众多的全球人才。据悉,生活居住在浦东的境外人员达到16.4万人,这里是一个宜居家园。浦东建设了碧云、联洋等国际化社区和国际人才公寓,构建从小学到大学的国际学校体系,引进国际医疗机构,拥有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等国际化文化设施,为海外人才创造了国际化的生活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浦东在全国最早进行了“小政府,大社会”模式的实践。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让浦东的服务意识走在全国前列。 具体来说,浦东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坚持简政放权,率先推出“证照分离”“一业一证”等改革,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审批;浦东率先实施“一网通办”,大力推进“网上办、单窗办、就近办、智能审、自动批”,在企业开办、项目开工、货物通关、不动产登记等领域努力跑出自贸区速度。也就是说,自贸区的辐射效应,首先在浦东发挥作用。 浦东坚信,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里率先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等与国际接轨的一系列政策,让全球人才在浦东不仅安居,更能乐业。浦东发挥的“金牌店小二”精神,不仅惠及企业,也让个人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百姓更加幸福,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30岁的浦东做到了。如今,浦东这个最牛“90”后,在而立之年,奋力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
来源:新民周刊
编辑:苏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