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想象不到,营业执照上多出的一行字“食品经营(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就可以让企业在超市、食品专业店、食杂店、食品商贸等不同业态间灵活转换,也能更多、更快布局新店,迅速填补市场空白。
在受疫情影响的特殊时刻,浦东新区再次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昨天推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十条”措施,助力增强信心,加快复产复市、升级发展。其中,“预包装食品经营许可改备案”作为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的一大举措,切切实实降低了企业制度性成本。
“本来每次拓展新店,都要先办理营业执照,再去申办《食品经营许可证》。而预包装食品经营许可从审批改为备案后,一个工作日就能拿到经营资质,速度一下子就上去了,”上海世博百联商业有限公司昨天拿到了新版营业执照,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浦东的这些制度创新让我们切切实实享受到改革红利,增添了‘免疫力’。”
减证提速,助力企业应对变化
围绕落实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3.0方案,浦东新区推出的营商环境“新十条”以“放管服”改革为主线,大多都是在全市率先实行的措施。
预包装食品销售是商业零售领域最为常见的一种经营业态。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试点的“预包装食品经营许可改备案”,一方面无需再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实现了“减证”,而这些企业仍作为食品经营企业纳入食品的事中事后监管;另一方面,取得经营资质时间从改革前的6个工作日缩短到如今的1个工作日。此项新政策前期开始试点,已有200多家企业受益。目前,备案改革已覆盖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
据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吴伟平介绍,这项改革目的就是助力企业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及时把握市场机遇,不仅可以为“小超市”“便利店”的创业者减负,也让商业零售领域连锁企业、大型企业拓展市场得以大幅提速。
与此同时,在保税区先行先试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第二经营场所试点,也给医疗器械贸易带来便利,目前已有70余家保税区企业获得试点“红利”。此次“新十条”进一步将试点范围从保税区扩大到整个自贸试验区,有利于打造自贸试验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上海世博百联商业有限公司、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昨天分别获颁新的《营业执照》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成为“新十条”发布后的首批获益企业。
贴近需求,降低合规性成本
在聚焦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浦东新区“新十条”进一步优化了企业住所登记制度,让企业特别是创新创业企业开业更便利。
目前,浦东新区部分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已在试点“工位登记”,即在一个房间内可布置多张办公桌,按座位设置一个个“工位”,新起步的创业者可以通过租借这些“工位”办理注册企业,进一步降低企业初创成本。“新十条”明确提出,将“工位登记”适用范围扩大至全区经认定的全部167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助力更多创业者“轻装上阵”。
为帮助新经济企业更快进入市场,浦东新区“新十条”将探索“区域一体化”“企业个性化”新经济服务机制,助推电子商务、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积极为新经济落地和发展开辟“个性化”绿色通道,根据需求提供专人办、容缺办、加快办、跟踪办等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浦东新区“新十条”突出改革的系统集成,在“放”和“服”的同时,还进一步优化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确保“前端放得开、后端管得住”,市场更宽松、竞争更公平。吴伟平透露,“我们会将深化探索对企业经营的‘容错机制’,研究扩大免罚清单范围,加大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措施应用,帮助企业主动规范自身经营行为,降低合规性成本。”
通过贴近市场和企业需求,浦东新区有望推出更多创新制度和服务举措,为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助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而持续努力。
作者:唐玮婕
编辑:史博臻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